在山东胶河,有一位90后农民工父亲,初中毕业就出去打工了。
因为长期缺乏陪伴,留守在家的儿子成绩只有十几分,这让他十分愧疚与自责。
于是,这位爸爸开始用智能音箱远程陪读,在旁人不理解的情形下,一坚持就是2年。
如今,不仅儿子成绩提高了,父子之间关系也更加亲密,几乎无话不谈。
这是多么智慧又有格局的一位父亲啊,他没有被自己的工作、距离所局限,想方设法托举儿子,给到儿子最温暖的陪伴。
而我却见过身边不少父母:
他们每天早出晚归,为了家人更好的生活甘愿吃苦耐劳,付出十二分热血。
可一说起“陪伴”孩子,满脸都是被工作裹挟的无奈与焦虑。
殊不知,父母送给孩子童年最珍贵的礼物,从来就不是什么车子、票子,而是用心的陪伴。
“每个孩子都有成为优秀人的潜质,是父母日常不同的教育,赋予了孩子不一样的人生。”
父母对孩子最大的影响,从不在于今生取得了怎样的成就,挣了多少钱。
而在于有没有把陪伴和爱,落实到陪他吃饭、穿衣、学习、交流等日常细节里。
因为正是在这些千千万万不起眼的瞬间里,藏着孩子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