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心理健康记录表中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志是:运动发育正常,认知发育正常,情绪积极,人际关系和谐,性格良好,没有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幼儿园心理健康记录表是大家同时关心又不太理解的事情。结合当前“疫情”防控下心理健康教育和幼儿园心理健康记录表的指导,介绍5种给父母朋友的心理健康小贴士。
第一,不合群。
有些父母总是把孩子留在家里,因为他们害怕孩子出去捣乱。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原因导致他们的孩子“不合群”。
父母可以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交往。大人不应该在孩子身边,不应该说太多的话。甚至孩子的吵架、哭闹都要自己处理,家长尽量不要干涉。让孩子多交朋友,尽可能改变依赖。让孩子自己穿衣吃饭,夏天自己洗澡,自己睡觉,自己起床,自己决定一天的活动。
第二,固执。
2~3岁的孩子在意志发展的早期有一些不服从和反抗是很正常的。但随着3~4岁以后语言、思维、社会情感和教育的发展,他们的自控能力逐渐增强,调节情绪的能力增加,这种不服从和反抗行为会逐渐减少。到了这个年龄,如果孩子在任何事情上仍然表现出强烈的不服从和反抗,或者毫无理由地固执地要求自己想做的事情,那这就是不正常的。
第三,缠人。
由于特殊的环境,独生子女容易产生缠人磨人的坏习惯,容易让父母生气。孩子缠着人,向你要东西,跟你闹不是目的,目的是让你关注他,和他交流感情。这种心理在独生子女中更为突出。有人和他玩、陪着他的时候,他不会磨人。当他环顾四周,什么都不想做的时候,他就会来找你麻烦。
第四,自卑。
自卑是孩子常见的问题之一。虽然有些孩子的自卑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轻或消失,但如果不加以调节,对孩子的伤害是很大的。因此,父母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尽早发现孩子自卑的迹象,尽早调整心理,为宝宝树立信心。
第五,攻击性行为。
攻击性行为主要表现为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那么如何纠正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呢?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发生后,老师和家长要进行干预,让孩子意识到攻击性行为是不可接受的,知道什么行为是错误的,应该遵守什么行为规则。如果孩子有非常严重的攻击行为,比如打骂别人,无理顶嘴,应该受到惩罚,绝对不能姑息。他的一些权力可以被撤销,在他的行为正常之前,不允许他参加他喜欢的活动。
从幼儿园心理健康记录表中可以看出,儿童亲社会行为是在父母、教师和同伴的影响下,通过模仿、认同、内化等心理机制,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对儿童道德品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