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听见有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什么都好,就是做事特别慢,不管是写作业,还是吃饭、起床,总是慢吞吞的。不少家长很苦恼:别人家的孩子刷刷刷就把作业做完了,自家的孩子做作业到很晚都还没做,不知道怎么回事。
一般来说,孩子做事拖拉,主要原因是时间观念差。尤其是一年级的孩子,刚从幼儿园这种“放养”状态中过来,要做到按部就班的学习和作息,对孩子来说,确实是件很困难的事情。再加上孩子小,容易做事不专一,没有计划性,做事拖拖拉拉也就成了很“正常”的事了。在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给予格外的关注,一旦孩子从小养成了拖拉的习惯,长大后再纠正就非常困难了。
那么,我们该怎样让孩子改掉拖拉的毛病呢?
一、帮孩子建立时间观念
认识钟表是孩子建立时间观念的基础。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有了数字的概念以后,就可以教他认识时间了。最开始可以给孩子买一个无显示屏的普通闹钟,先从整点开始,再慢慢教其他的时间。然后在日常生活中,和孩子一起记录生活中的时间。比如做饭是几点到几点,吃饭是几点,刷牙是几点。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大致明白,我们常做的事情要花多少时间。等孩子大些后,可以让孩子准确算算一件事要花多少分钟,比如今天语文作业花了多少分钟,10分钟可以写几个字,走路到学校要几分钟等等。帮孩子建立时间观念的目的有两个:1、做事是要花“时间”的,而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2、常做的事情一般要花多少时间。
二、教孩子做计划
在孩子建立了基本的时间观念后,我们要开始教孩子做时间计划表,大致的规划什么时间起床,回家后做作业多长时间休息,几点睡觉。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不要生硬的进行安排,要给孩子自由活动的时间,让孩子逐步进行适应。同时,在执行计划一段时间后,要根据孩子的完成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当然了,孩子刚开始很少会有主动学习的习惯,要强调放学回家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这是他的义务,是他必须要做的事情。
三、培养孩子专心做事的习惯
有的孩子开始做作业没多久,就要去卫生间,或者要喝水;有的孩子做作业一碰到不会做的,或者不知道是否做对的,就起身问家长。这些作业过程中的时常打断,是孩子做事关注度不高的表现。如果家长发现了孩子的这些“苗头”,就需要给予及时的纠正。比如要求做作业前可以上卫生间、喝水、吃东西,做作业后就不能再做这些事情了,必须等到休息时间才可以。要教育孩子做作业时不能问问题,就像考试一样,不会做的可以空着,不确定是否对的必须先写个答案。同时,家长在孩子做作业的时候,也尽量不进行打扰,比如大声说话、叮叮咣咣做家务等。
四、适当让孩子明白拖拉的代价
有的孩子每天早上的起床穿衣问题成了妈妈们的大难题。本来早上上学的时间就比较紧张,可是孩子各种懒洋洋,各种慢悠悠,每天都要妈妈再三催促,可是第二天天起床还是各种慢,家长又是各种催。其实,不妨让孩子迟到被老师批评几次,尝尝拖拉的后果,孩子自然就明白起床不能拖拉了。同样的,孩子做作业磨蹭,也可以不催促而是到时间就提醒孩子洗澡睡觉,第二天给老师批评去。
在帮助孩子改掉拖拉毛病的时候,家长可能也需要改掉自己存在的一些问题:
1、做事情过于急躁
有些家长性情比较急躁,看见孩子做事情不紧不慢就着急上火,习惯性的呵斥孩子,而孩子们面对家长发怒的面孔,当然害怕,不敢不听,可心里充满着不满,会把“拖拉、磨蹭”当成对抗家长的一种方式。正所谓越慢越急,越急越慢。当孩子做事慢的时候,可以询问有什么困难,针对性的指导他用更合适的做事方法,而不是简单盲目的催促。
2、让孩子学习的时间过多过长
现在大家都将孩子的教育看得很重,各种画画、舞蹈之类的兴趣班不说,不少家长刚上小学就给孩子报了各种数学英语课外培优班,孩子在学校在学习,回到家也是各种学习,孩子一整天的时间都被各种学习安排得满满的。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可是一想到放学回家后还是这样那样的学习,玩的时间几乎没有,难免就想到先玩后学,或者边玩边学,消极对待学习。家长们必须要考虑每天都给孩子留些自由玩耍的时间,童年是美好的,而不应该是学习的代名词。
招生热线
023-62613191、023-62613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