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观察和研究表明,如果家庭有以下4个迹象,会更容易养出优秀、幸福的孩子
哈佛大学曾花了76年,持续追踪268人,为了解答这一问题:什么样的人,最可能成为“人生赢家”?
主持这项研究的心理学者乔治·瓦利恩特说,“人生赢家”的标准十分苛刻,赢家必须“十项全能”:
十项标准里有2条跟收入有关,4条与身心健康有关,4条与亲密关系和社会支持有关。
结果发现,决定人生能不能成功的,从来都不是智商,体型,父母收入,自己受教育程度。
最终的答案是:爱。只要能在30岁前找到 “真爱”—— 无论是真的爱情、友情还是亲情,就能大大增加你 “人生繁盛” 的几率。
这答案看上去太过普通,以至于令人难以相信。但研究者瓦利恩特说:
“爱,温暖和亲密关系,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应对机制。”
人生中的挫折无法避免,经常感受到爱的人,内在稳定而有力量,抗挫折能力会更强,能够自信、勇敢地面对人生中的风雨,很快振作起来。
反之,缺爱的人常会在挫折面前失去勇气和力量,心理脆弱、自我怀疑。
在孩子成长早期,一个和睦、有爱的家庭,会让他建立起充分的安全感和自我价值感。
这样的孩子,会拥有与生俱来的自信,心态积极乐观,有勇气和自信对外探索、发展自我,也更容易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亲密关系。
可以说,爱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内在动力。
著名家庭排列系统的创始人海灵格提出,幸福家庭关系是这样的:
夫妻俩亲密并肩站立;孩子站在父母的前面中间位置,形成稳定的等腰三角形关系。
因此,营造和睦、有爱的家庭,首先要经营好夫妻关系,家长不要经常在孩子面前争吵,遇事好好沟通,互相关心、包容和理解。
其次,家长要学会正确爱孩子,这份爱更倾向于“无条件的爱”,爱孩子本来的样子,而不是他的外在表现。
给孩子充足的关注和陪伴,多一些欣赏少一些否定,在他犯错、失意的时候,给予鼓励和帮助。
一个温馨充满爱的家庭,就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
家长心态乐观积极
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常常表现得很消极,习惯抱怨、诉苦、随意发泄情绪,尤其是在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时,过度忧虑和悲观。
比如下面这些话:
“你现在不好好学习,就上不了好高中、好大学,将来工作都找不到!”
“这点小事都做不好,你还有什么用?”
“整天这么忙,工资还不涨,这日子还有什么盼头”······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强调:父母的情绪映照着孩子的世界。
父母乐观、积极,就像阳光照耀着孩子的整个世界,带给孩子满满的安全感。
他们感到愉悦、放松,内心充盈,能够把全部的精力用于发展自我。
而当父母经常释放悲观、消极的情绪,孩子的世界就总是阴雨连绵,缺乏安全感,心理压力很大,焦虑水平升高。
更重要的是,消极、负面的语言和表现,还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思维方式,对自己失去信心,对生活丧失希望。
作为家长,多给孩子传递快乐和正能量,才会让孩子形成乐观的心态、积极的思维,自信阳光地成长。
电影《当幸福来敲门》,讲述了仅有高中学历的销售员克里斯•加德纳,为了摆脱贫困,在金融街横冲直撞,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股票经纪人的故事。
这部电影最打动人心的,是主角克里斯不管身处何种逆境,都不放弃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想办法改变现状的乐观和信念感。
同时作为一位父亲的克里斯,即便生活贫困到需要住救济站,他也从不会向孩子哭穷、抱怨,还总是给孩子传递积极乐观的能量,告诉孩子要永远保持勇气:
“别让别人告诉你,你成不了才,如果你有梦想,就要去捍卫它。”
虽然生活很苦,条件很差,但在这样的教育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内心是富有的,因为永远对明天怀着美好的期待,并会付诸行动。
培养乐观、自信、阳光的孩子,离不开家庭的熏陶。
首先家长自己要给孩子做好榜样,调整认知和心态,遇到问题想办法通过实际行动来解决,而不是陷入负面情绪中无法自拔。
当家长心态积极,看事物善于从正面角度思考的时候,也更易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其次,赋予事情积极的解释,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
把错误和失败看成暂时的、偶然的事件,鼓励孩子通过个人努力改变现状。
比如孩子数学成绩差,应当告诉孩子:
“不是你学不好数学,而是暂时没学好,只要想办法努力,总是会提高的。”
因为下雨不能去游乐园,孩子很沮丧时,可以对他说:
“虽然去不成游乐园很让人失望,但是我们在家里也可以很快乐呀,来,我们一起玩你喜欢的飞行棋吧!”
从生活的点滴做起,传递给孩子乐观积极的心态,这会成为孩子一生的财富。
03
家人情绪稳定、正向沟通
人际关系大师约翰·戈特曼曾经指出:
对情绪的感知和掌控能力甚至比智商更重要,这些能力决定着一个人在社会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和幸福感,也包括家庭的幸福。
为什么我们越来越强调孩子情商的培养,原因可见一斑。
情商,是一种情绪智力,指的是孩子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理解他人情绪、引导自己的思维和行动的能力。
而孩子的情商发展,源自于家长每一次的情绪示范、家人之间的沟通模式。
可以说,如果家长能够做到好好和孩子说话、家人之间有良好的沟通,教育就成功了一半。
《社会和个人关系杂志》上发表的最新研究表明:
“那些生活在父母为日常生活琐事争吵家庭的孩子,即使面对情绪的处理也会受到影响。
他们会对情绪的处理过于警惕、焦虑,会更容易受到扭曲的人际交往的影响。”
如果父母情绪稳定,家人之间的沟通模式是健康、平和的,那么孩子将会习得正确的沟通方式,能够控制好情绪,懂得用合适的方式表达感受和需求。
而如果父母情绪管理能力差,经常争吵、互相指责,朝孩子发脾气,孩子会变得敏感、自卑,也会复制父母错误的情绪处理模式,不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