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说“妈妈,我怕”时,你的第一句话很重要
资料更新:2024-05-17
浏览次数:72
有个妈妈给我们留言问道:“孩子不敢一个人睡怎么办?”
白天无法无天的孩子,到了晚上就抱着枕头吞吞吐吐地说:“我不想一个人睡……”
大人问他为什么,他就说害怕,无论怎么跟孩子解释,孩子都听不进去,睡着之前要么要求大人陪在身边,要么开着灯。
这位妈妈的烦恼,相信很多家长都不陌生。
几乎每个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让成年人无法理解的恐惧:怕水、怕高、怕狗、怕虫、怕鬼、怕怪物……
孩子究竟在害怕什么?他们的恐惧又从何而来呢?
我们今天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细心的父母会发现,孩子在不同的年龄,害怕的对象也有所不同:2岁前的孩子害怕与妈妈分离、害怕一个人,害怕太大的噪声和陌生的环境;2到4岁的孩子,有的会怕黑、怕想象中的怪兽、鬼神;5到6岁的孩子,有的会怕医生、怕陌生人、怕水、怕闪电;上小学之后的孩子,恐惧对象就更加复杂了,比如考试、学习成绩和人际交往……可以说,孩子从呱呱坠地那天起,就开始慢慢体验恐惧,随着他们情绪的发展,令他们恐惧的事物也会随之变化。 - 对特殊环境恐惧(如对黑暗、高处、学校等环境的恐怖)
令孩子恐惧的事物多种多样,但恐惧并不完全是一件坏事。儿童对某些物体或情境,如黑暗、动物、传说中的鬼怪、死亡、登高、雷电等会产生恐惧,但这类恐惧程度轻、时间短,为正常情绪反应,是人的一种生理本能。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说,其中一些恐惧是普遍性的,它提高了人们对危险的敏感度,是一种自我防御机制,它使人感觉到危险的存在,并促使其脱离危险状态。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增加,孩子对事物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一旦发现事物是安全的,脑海里的危险信号就会解除,恐惧感也会随之消失。孩子并不是生下来就怕这怕那的,而是通过直接经验和观察学习等途径习得了恐惧,如有的家长喜欢吓唬孩子、有的家长提供过度保护、有的孩子本身遭遇过小的创伤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