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心、急躁危害大,如何帮助孩子改变?

资料更新:2021-12-01
浏览次数:116

孩子为什么会粗心

 

① 注意力不集中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把注意力比喻为“一座门",凡是外界进人心灵的东西都要通过它。如果这座门没有开启或半开半闭,一定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

 

注意力指标有三个方面:指向性、集中性和转移性。

 

指向性是指某一时刻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了特定的目标,而离开了其他目标。例如,老师讲了一个笑话以后,接着讲课,而指向性差的孩子还会想着老师讲的那个笑话。

 

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在特定对象上的集中,即全神贯注。例如,有的孩子,对外界的刺激非常敏感,上课时窗外的鸟叫声、走廊上的脚步声、乃至操场上的踢球声都能转移他的注意力。在家里,门铃声、电话声、说话声统统都逃不过他的耳朵,无法把注意力集中在写作业上。

转移性是指两项目标之间过渡的效率和效果。比如老师复习完语文后,接着复习数学,可有的孩子还停留在语文上。

 

粗心与注意力的集中性有密切的关系。集中性差的孩子,在视知觉把收到的信息传递到大脑进行分析时,信息受到干扰,就出现错误、遗漏或遗失,从而导致粗心问题的出现。

 

从生理层面分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可以追溯到0~6岁的早期教育,研究表明,大多数在走路前没有充分爬过的孩子,长大以后都会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影响到孩子的发展。

 

因为婴儿在爬行的过程中,发展了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感,促进大肌肉的运动,同时在爬行过程中为避免碰到墙或其它阻碍物,发展了婴儿的方向感,而且,在爬行过程中,需要手、眼、脑的配合协调一致。

 

如果孩子从小运动很少的话,该爬的时候怕磕着,该走的时候待在学步车里,该跑的时候爷爷奶奶牵着怕摔着,结果该发展的运动知觉都没有发展起来。

 

上了小学后还不会跳绳,不敢走平衡木;不会抛球;不会翻跟头;身体的协调性差;肌肉力量不足,往往动作笨拙,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行动。妨碍了他们从外部世界获取有用的信息。许多感觉信息未能传递到大脑,从面出现了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


② 视知觉能力发展失衡


视知觉不同于视觉。视觉指眼睛看到的信息,而视知觉是把眼睛看到的信息传递到大脑进行接受、整理、分析和加工的能力。从眼到脑是一个复杂的转换过程。

 

为什么有的孩子偏偏把69写成96?

为什么有的孩子总把十位数与个位数相加,对位不齐?

为什么有的孩子答案计算正确了,抄写时却抄错了?

 
 

这都与孩子的视知觉能力有关系。眼睛能否做定点、动点的跟踪(视觉集中);能否清楚地辨认出两个相似的字(视觉分辨);能否迅速记住刚刚所看到的数字(视觉记忆);在下笔时手、眼是否协调(视、动协调)。

 

每个孩子的视知觉能力是不一样的,如果一个孩子的视知觉能力达不到同龄水平,他容易出现粗心的现象,视知觉能力落后和粗心有着紧密的联系。


③ 缺乏精加工

 

精加工往往是通过对比和辨别进行的。孩子同妈妈一起去蔬菜市场,见到了韭莱。几天后学校里组织郊游,孩子指着麦苗说这是韭菜,我以前见过。老师拉他来到不远处的蔬菜大棚,说这才是韭菜。孩子说怎么麦子和韭菜这么像。因为在见到麦子之前,他对韭菜只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在这之后,他就会为了把二者分开而做出精细加工了。

 

为了防止粗心,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进行比较和辨别是重要的。例如,小学生经常分不清“衰”“衷”“哀”三个字。若教他们“横为衰,竖为衷,中间有口诉悲哀”,学生就能够正确书写和使用了。

 

一个五年级孩子的家长说,一些应用题给孩子讲过以后,好像明白了,但只要把数字换一下,就又不会做了,家长认为这是孩子粗心,没把东西放到心里去。其实这个孩子当时的会靠的是强记,并没有理解。

 

像这样的情况,要从认知的角度去考虑。如果不能理解所学的内容,无法从所学的知识中得到任何有用的信息,所学知识不能进入孩子已有的知识结构。

 

④ 思维能力问题造成的审题不明

 

思维定势是由于先前的活动而形成的一种习惯性的心理准备状态,它会使人按照一种比较固定的方式思考问题或解决问题。

 

思维定势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也有消极的一面,孩子在计算中思维定势的负面作用主要表现在旧法则干扰新法则,而产生“积累性错误”。

 

当计算:420÷42=10,630÷63=10这些口算题后,一接着计算440—44时,由于思维定势孩子往往会把减法错算成除法,即:440÷44=10。再如,整数加法的法则是“数位对齐,个位算起”。孩子在计算小数加法时却将末位对齐。

地址:宝鸡市金台区陈仓大道46号
电话:0917-3873322
隐私条款协议
招聘电话:0917-3873322

招生热线
0917-3873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