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高质量的陪伴孩子

资料更新:2022-01-21
浏览次数:295

     高质量陪伴还需要有技巧,要能够读懂孩子的心理需求,并给以恰当的回应,如此才能够帮助孩子真正建立安全感,并为孩子未来走向外部世界储备足够的心理资源。

   建议1 :接纳孩子本来的样子

     那么怎么做才是高质量的陪伴呢?吴海勇建议,父母要接纳孩子本来的样子,而非夹杂太多个人评判。

  “比如,我的一位朋友,她早年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到十岁才被父母接到自己身边。年轻力壮的母亲发现了这个10岁的小姑娘身上有诸多‘问题’,于是施以各种批评指责,甚至是责骂与羞辱。这位母亲的初衷竟也是‘为了孩子好’,‘担心孩子长歪’了。后来长大后,我的这位朋友感慨道:“跟父母一起生活的那些年是我最痛苦的日子。所幸,我没有放弃自己,竟然活了下来。感谢奶奶。”通过这个事例,吴海勇分析称,并不是父母把孩子带在身边就叫陪伴。“如若父母不能够接纳孩子,以至过于强权地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设想去发展,那么给孩子带去的心理创伤将是巨大且深刻的。”因此,对于孩子,要接纳他们本来的样子。

      建议2:在孩子需要自己的时候有回应

      高质量的陪伴也要在孩子需要自己的时候给予恰当回应。吴海勇说,若孩子正专心探索一个事情的时候,你去打断他,或者孩子喊了你半天你没有回应,这都不算高质量陪伴。

举个例子,年龄很小的孩子都非常喜欢玩躲猫猫的游戏。这个游戏非常典型地反映了低幼孩子“渴望独立于母亲,又渴望重新回到母亲身边”的矛盾心理。因为,要玩躲猫猫,必然需要独自跑掉,躲到一个妈妈看不见自己的地方;而同时,要玩好躲猫猫,最后又必须要被找到。如果孩子躲起来了,却没人找到他,对孩子而言是件非常可怕的事。不被找到,等同于不被看见。所以,陪孩子玩过这个游戏的父母一定看到过,当孩子被找到的那一刻,孩子的脸上都是无比的快乐。

     建议3 :放下对孩子的控制欲

     对于6岁的孩子,他们将面临上小学开始新的生活,不少妈妈会开始为了孩子的学习而操心。例如担心将来孩子成绩跟不上,老师会不喜欢他,于是在上学前就开始不停地给孩子补课。“这反倒会把孩子逼到喘不过气,尤其是妈妈守在自己身边的时候,会让孩子犹豫不决、小心翼翼的状态特别明显。”

    吴海勇建议,这个时候,其实父母不用做这么多,只需要在距离孩子远远的地方,在孩子进行一段时间学习后,陪孩子玩一阵就好了。“没有父母过多的干预,孩子会对学习、补课有更大的兴趣。”对妈妈而言,并非只是放下了对孩子学业的干预,她放下的,还有深深困扰自己的内在的焦虑、不安全感,以及控制欲望。

地址:南昌市青云谱区博学路399号
电话:18970901818
隐私条款协议
招聘电话:17779185917

招生热线
079186221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