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说起病毒感染,大家都会想到“新冠病毒”,但是……以往让人头疼的病
毒感染还有很多,尤其令宝妈们头疼,比如“手足口病”等等。
那么,关于“手足口病”,宝妈们还记它么?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以手足臀口处斑丘疹、疱疹为主要
特点,多伴有发热。
好发年龄:
6月龄到5岁内的儿童,在3岁以内更常见。
手足口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分为普通型和重型两种,多数为普通型,症状较轻,无需治疗就能自行恢
复。
● 轻型的表现为急性发病,在口腔、手足处出现疱疹和斑丘疹,在出疹的同时或者
出疹前可能会出现发热,大部分是低热,小于38.3摄氏度。
● 口腔疱疹最多见于舌头和颊粘膜,口周也会出现。开始时为红色斑片,继而发展
为周围红晕的水泡,在2-5天左右水泡会破裂,形成浅的灰白-黄色基底,红斑围绕
的溃疡,这时孩子会说咽喉疼痛或者拒绝吃东西。
● 手足处表现为数个到数十个斑丘疹或疱疹,多表现为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
疤的特点,在5天左右吸收,7-10天完全消失。
● 除了手足口外,臀部也是皮疹的高发区,多表现为红色斑丘疹样。
手足口是怎么引起的?
怎么传染的?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最常见的就是导致孩子腹泻。以柯萨奇病毒A16和肠
道病毒71型(EV-71)为主,其中肠道病毒71型是导致我国重症手足口的主要病
毒。
病毒在幼儿的口咽、鼻咽,肠道复制,在皮肤起的疱疹里面也有。所以,呼吸道分
泌物(鼻涕)、口水、大便、皮肤的疱疹里面都有病毒。这些含有病毒的物质接触
过的地面、墙壁、玩具可能有病毒附着,当然也有传染性。
另外,部分病毒可以经过呼吸道传播,如果患儿打喷嚏时,健康的孩子正好吸入了
病毒,也会导致得病。
如何护理
护理手足口病患者要注意三点:发烧护理、疱疹护理、口腔清洁。
发烧护理。手足口病引起的发烧与其他疾病引起的发烧,护理起来并无二异。看宝
宝的精神状态与发烧温度,一般来说,超过38.5度就需要给宝宝服用退烧药了。
减轻口腔疼痛。相比身体其他部位的疱疹,宝宝口内有疱疹,会直接影响他的进
食。在吃东西时,尽量选择温软的食物,入口食物的温度要偏凉一些,不要太热;
避免吃口感偏酸、太多汁水(西红柿)的食物,以免这些食物加重对宝宝口腔的刺
激。如果宝宝口腔疱疹特别严重,也可以用一些舒缓的口腔喷雾、漱口水帮他们减
轻疼痛,但是注意不能用海盐水,海盐水反而会加重口腔疼痛。
适当口腔清洁。可以时常给宝宝喝一些温凉的白开水,少量多次,起到一个清洁漱
口的效果。
怎么预防手足口病呢?
现在还没有开学,但不意味着手足口病没有危险呦!还是要做好预防措施。
● 避免接触病人:
避免亲密接触生病的病人,不要拥抱、分享玩具、餐具、洗浴用品,从而避免感
染。尤其现在,尽量不要聚餐聚会。
● 洗手:
洗手非常关键,孩子们喜欢到处乱摸,手上就会有肠道病毒,之后手抓食品时,或
者孩子吃手玩时,就会感染生病。所以在饭前,便后,孩子在外游玩回家后都要洗
手,并且要使用七步洗手法好好洗哦。
● 注意食品卫生:
蔬菜、水果一定要清洗干净,最好去皮后再吃;不要给孩子吃生的蔬菜;不要吃没
有完全做熟的肉食。
● 不要乱舔东西:
小宝宝都喜欢舔玩具,而留在玩具上病毒可能存活数天,宝宝舔到有病毒的玩具
时,就非常容易感染手足口病了,所以不要让宝宝舔别的小朋友的玩具哦。
● 喝开水:
多喝温开水,不要饮用过凉的饮品。
● 生病后要隔离:
不仅要预防孩子感染,当孩子生病时,也不要出去感染别的小朋友,建议把生病的
孩子限制在家里面,至少等到身上的疱疹里面的液体都干了(大约1周)才能出门,
等孩子完全恢复正常后1周再出门更好(大约2周)。
● 大人回家洗脸、洗手后接触孩子:
大人也会感染肠道病毒,多是无症状感染,但是有传染性,病毒在大人呼吸道、手
上存留着,所以大人外出回家后,一定要洗脸、洗手后再接触孩子。
● 可接种疫苗:
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多达20种,但大多数能引起的手足口病都是轻症的。现如
今宝贝可以接种的疫苗叫肠道病毒71型疫苗(EV-71型疫苗),而EV-71病毒是一
种常见的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接种该疫苗是为了预防EV-71型病毒感染引起
的重型手足口病。EV-71型疫苗是二类疫苗,需要自费接种。该疫苗是注射型疫
苗,适用于6月龄至5岁的儿童,也就是说宝宝满6月龄即可接种。需要接种2剂,2
剂之间间隔一个月。一般来说,接种完两剂手足口疫苗后,体内大概5-6年间都会有
抗体。但要注意的是,该疫苗不能预防其他(EV71病毒以外的)肠道病毒感染所致
的手足口病。
所以,为了宝贝们的健康,还是做好预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