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态度对小朋友专注力的影响

资料更新:2020-04-15
浏览次数:308

小朋友求知欲望旺盛、精力充沛、好动活泼,都是家长乐于看到的,毕竟小朋友还是「一静不如一动」的好。

不过,如果小朋友过份好动,甚至已经影响日常生活的话,家长便应当心子女是否可能患有专注力失调及过度活跃症(ADHD)。

七岁的明仔最近确诊患有ADHD,他的妈妈表示早于明仔幼稚园高班时便发现他跟其他小朋友不同,除了爱走来走去,不能好好坐上十分钟外,平日交谈时亦爱插嘴;加上有老师反映明仔难以专心上课,妈妈便怀疑明仔可能患有ADHD。

幸好,明仔妈妈对此持开放态度,虽然因不希望儿子服药而没有及时求诊,但仍有跟老师紧密沟通,于校内配合明仔的情况。

直至近来,明仔的情况比以前严重,妈妈才决定带他求医。

然而,并不是所有家长都跟明仔妈妈一样,能够接受子女患有ADHD。

即使社会对ADHD的认知愈见普及,不少家长却难以分辨顽皮与ADHD症状,而更多的是不愿意接受子女可能患病的事实。



专注力失调及过度活跃症(ADHD)是一种神经生理及遗传的疾病,基因和生活环境都是影响ADHD症状严重程度的因素。

ADHD并不罕见,但常被误解为「调皮捣蛋」和「不努力」;

如果家长对ADHD不甚了解,很多时会责怪子女学业成绩不理想和顽皮,又或是会把子女跟其他兄弟姊妹比较,这样不但会损害子女的自尊,对自己有所怀疑,更会破坏亲子关系,长远更影响子女的一生。



ADHD最佳的治疗方案是混合治疗(即行为和药物治疗两者俱备)。

不少家长会担心药物带来的副作用,但只要配合医生指示,胃口不佳等副作用亦属轻微。

另一方面,家长应对子女多作鼓励,同时积极跟校方配合子女的特殊需要,如安排小朋友坐第一排,方便老师及时提点,或分派一些合理的活动给小朋友如刷黑板和收功课等;最重要的是家长不要讳疾忌医,应及早正视问题并保持乐观的心态面对。

地址:重庆市江北区石马河宏帆路凤凰湾小区吉的堡幼儿园
电话:18983975687
隐私条款协议
招聘电话:023-67965899

招生热线
023-67965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