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咬人、打人的孩子,我们首先要思考,为什么孩子会出现这样的行为?
自我保护意识
3岁前幼儿的思维以动作思维为主,语言表达尚未成熟并且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他们会认为自己拿到的物品归属自己,尚不懂得分享与合作,所以一旦有其他幼儿想要拿“自己的东西”,孩子出于自我保护,经常直接通过嘴巴或动手等动作来表达情感和想法。
家长教养方式影响
触觉功能不良
0-2岁的幼儿正处于触觉发展的基础阶段,而触觉功能不良在早产儿或剖腹产儿身上较为常见。触觉的过度敏感会让幼儿产生爱咬人、爱打人等攻击性行为,触觉迟钝的幼儿则会出现喜欢摸人摸物的举动,触觉功能不良的幼儿通常会伴随尖叫、情绪起伏不稳定,这也是他们无法控制的,必须通过一定的感统训练来得到调整。
面对这样的情况,
父母和老师可以怎么做呢?
学会理解孩子的愿望需求
父母或代养人可以多猜测一下孩子咬人、打人的原因,尝试翻译孩子这个动作背后想表达的意思。例如我们可以说,“你想玩这部小汽车吗?”“你不想和琪琪分享娃娃对吗?我们请她等一下再玩。”“这个东西是别人先拿到的,等一下轮到你玩好吗?”幼儿的想法是单纯的,我们要找到这个年龄阶段幼儿的特点,关注他们的需求,并且引导他们用正确的处理方式取代咬人或打人。
严肃认真,但不过度反应
作为孩子的榜样,我们首先以身作则,必须改掉在孩子面前打人的习惯,其他家人出现此类动作也要马上被制止。当孩子出现打人和咬人时,大人不能表现出不理睬或“好玩”的感觉,要适当严肃地告诉孩子:“我很疼,不可以咬人/打人,这是不对的!”注意,说话的时候,让孩子看着我们的眼睛,视线与他保持同一水平线,坚定地表达出我们的感受和对此行为的否定。再者,我们不能以恐吓的口吻进行威胁,例“如果你再咬人,我就不喜欢你了”之类的过度反应,也不采取“以暴制暴”的惩罚方式。
帮助孩子度过触觉敏感期
当在婴儿时期,父母可以给幼儿多做按摩抚触、被动操等;洗澡时可以用不同材质的浴球、纱布为孩子擦澡,增加不同的触觉感受。家长也可以选择触觉刷或触觉球,为幼儿进行身体按摩;家里有充气瑜伽球,则可以用它来为幼儿进行重压按摩,缓和情绪。建议家长经常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接触自然界的草木山水、花鸟鱼虫,丰富幼儿触觉经验,能让他们更快适应变化的环境,对孩子的情绪、人际交往都有很大益处。
在吉的堡幼儿园,我们的老师也同样经历过幼儿的各种情况。老师们会观察每位幼儿在园的表现,若遇到打人、咬人的幼儿,首先会明确进行制止并向家长进行沟通。老师们在例会中将孩子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做出一些针对性的方法来改善孩子的行为。在吉的堡的感统活动中包含了各类触觉活动及大龙球按摩,为幼儿良好的触觉功能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