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做好幼儿的宣传教育、严格执行晨午检制度、认真做好开窗通风、校园清洁消毒外,以下夏季常见传染病的防控知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夏季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1.勤洗手
勤洗手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提倡勤洗手,尤其是在咳嗽或打喷嚏后、就餐前或接触污染环境后要洗手。
2.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
保持家庭环境清洁和良好通风状态。经常打扫室内卫生,每天保证一定时间的开窗通风。
3.注意及时增减衣物
夏季幼儿衣服的增减要适当,并且及时根据天气状况调整。还要注意孩子运动后出汗较多容易着凉现象。
4.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或口。
5.出现症状应居家休息或者早就医
一旦孩子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让他在家休息。在公共场所要佩戴口罩,避免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员。如症状较重,应尽早前往医院就诊,以及时获得有效治疗。
6.及时接种相关疫苗
常见传染病一般都有疫苗,及时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发生的最佳措施。
二、夏季常见传染疾病与预防
(一)流感
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
预防措施
1. 饭前便后、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及时洗手,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应用卫生纸掩盖,个人卫生用品切勿混用。
2. 自然通风是最简单、行之有效的室内空气消毒方法。
3.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锻炼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
(二)手足口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
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
3.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4.儿童使用的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
5.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6.手足口高发期,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7.儿童出现发热、出疹等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8.患手足口病居家治疗的患儿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以减少交叉感染。
9.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三)疱疹性咽峡炎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是柯萨奇A组病毒所致,好发于夏季,是常见的一种具有流行性的病毒性咽炎。
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有颈、腹和四肢疼痛。
疱疹性咽峡炎病程表现:
1.潜伏期:2-7天,患儿没有任何症状,但体内病毒在大量复制。
2.前驱期:1-2天,突然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38℃-40℃,并伴有咽喉红肿、食欲不振等症状。
3.水疱期:2-3天,除高烧外,口腔上腭粘膜出现水疱。
4.溃疡期:低烧或退烧,但也到了患儿最痛苦的时期,因溃疡疼痛出现流口水甚至拒食的现象。
预防措施
1.引导孩子勤洗手,吃熟食、喝干净水。
2.注意加强日常锻炼。
3.居家勤通风、经常晒被褥、玩具多消毒。
4.公共场所尽量少去。
幼儿的健康成长需要家长和老师的细心照料幼儿的身心健康才是一切发展的基础和未来用心呵护,关爱健康陪伴孩子们幸福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