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手足口、疱疹性咽峡炎护理小常识

资料更新:2021-10-21
浏览次数:129

       手足口和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时期主要发生于 1~7 岁的小儿,尤其是 5 岁以下, 4~7 月或夏秋季为发病的高峰期,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全国各地就诊患儿人数剧增,各新闻媒体、家长群也都在转发预防提醒。

       提到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很多宝爸宝妈瞬间“脸盲”,因为这两家伙实在是太像了,撞脸指数高达99.99%。

一、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得了疱疹性咽炎?

Image title

疱疹性咽炎发作时主要有以下几个症状:

1.口腔、喉咙、舌下等部位起1~2mm的疱疹溃疡。
2.突然高热,可出现惊厥。体温一般在37.7~40℃。
3.咽痛,疼痛到可使孩子流口水、拒食。
4.发病时常有呕吐或头痛,少数患儿有腹痛。

  孩子如果发生以上症状,就要考虑是疱疹性咽炎的可能性,应及时就医,否则有可能合并细菌感染,小疱疹发展成脓疱,病情就加重了。

二、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得了手足口病?

Image title

家长可以对照以下症状:

1.发高烧,体温多在38℃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

2.出现丘疹或疱疹,多发于手、足、口、臀四个部位。

3.口腔溃疡疼痛,拒绝进食。

三、如果宝宝不幸“中招”,如何护理?

       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只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期识别危重信号,及时就诊,合理治疗,一般都可顺利康复。

1. 注意隔离

1)患儿应尽量待在家中: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最好是在体温正常、疱疹消退后再隔离一周,一般来说,共隔离 2 周时间,尤其是在发病的第一周内,传染性是最强的。

Image title

(2)多通风: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保持室内温度与湿度适宜。

(3)家长也需警惕:除了生病的患儿不要串门外,家长也尽量少串门,因为家长也可能会成手足口/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播媒介。

2. 注意护理

Image title

(1)宜清淡、可口、易消化饮食为主:予以温凉的与年龄相应的烹饪软烂或流质、半流质食物,如面汤、稀饭、米糊、母乳等,避免过咸、过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2)在发病的一周内,休息很重要:尽量限制其活动量以防止过度疲劳;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卫生,每次餐后宜用温凉开水漱口或直接饮用适量的温凉开水。

(3)注意勤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建议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以避免重复感染或交叉感染。

3. 注意消毒

       肠道病毒在 4℃ 可存活 1 年,在 -70℃ ~ -20℃ 仍可长期存活,在外环境中病毒可长期存活,但不耐高温。患儿玩过的玩具、用过的奶具、碗筷或其他衣物等生活用品都应彻底消毒。 

Image title

(1)紫外线照射:如有条件,可以用紫外线灯直接照射 0.5 ~ 1.0 小时,但只限于光线所能照射到的物体表面。

(2)阳光暴晒消毒:有阳光普照时可以将需要消毒的物品放置于太阳底下暴晒 0.5 ~ 1.0 小时,但只限于阳光所能照射到的物体表面。

(3)家长自身也需消毒:家长或照顾者在接触患儿前后、给患儿更换尿布/尿不湿和处理大便后都应戴手套或注意用肥皂和清水洗手。

地址:西安市雁塔区崇业路副1号(唐城宾馆北门向东20米)
电话:13659266521
隐私条款协议
招聘电话:029-88217698

招生热线
029-88217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