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但凡事还是要有个度。过分牺牲自己取悦他人,这其实已经成为了“讨好型人格”,变成了一个不会拒绝的“老好人”!一个孩子如果不懂拒绝,对于他的个性发展,自信心和创造性的培养等都是不利的,容易成为一个“随波逐流”的人。
有位妈妈最近发现,她家4岁的女儿在外面玩的时候,总是充当“老好人”。小朋友们玩滑滑梯,女儿排在最后面。轮到女儿了,原来排第一的小朋友非要先玩,女儿就主动站到了后面。有个小朋友饿了,看到女儿的小零食很想吃,女儿虽然很不情愿,但还是拿去给了他。这位妈妈看在眼里很心疼也很无奈。自己当“老好人”吃过的苦,难道还要让女儿再受一遍?
如果一个孩子从来都没有尝试着去表达自己心里的真实感受,从来没有尝试着对别人、对不愿意做的事说“不”,那么孩子慢慢就会习惯了压抑自己的想法。所以,教孩子学会拒绝,是一项必备的生存能力。
孩子为什么会当“老好人”
1、害怕别的小朋友不跟他玩。
2、好面子。为了面子做违心的事。
3、胆小。明明心里有不同的想法,也不敢说出口。
4、不懂得如何拒绝。孩子可能认为直接说“不”有些别扭,但又不知道怎么说合适。
如何教孩子学会“拒绝”
1、让孩子学会说"不"
很多孩子开始时是懂得说"不"的,但由于有些家长因为面子而强迫孩子分享,扼杀了孩子说“不”的能力。所以,对于那些敢于说“不”的孩子,我们不要阻止他。不敢说不的孩子,我们可以引导他学会为自己争取,比如"我再玩一会儿就给你玩儿"等。
2、让孩子明白“拒绝”也是对友谊的一种保护
如果勉强自己做自己不愿做的事,时间一长,孩子就会认为是朋友不体谅自己,反而不利于双方的友谊。所以,当朋友的提议孩子并不认同时,可以引导他坦诚地表达他内心的真实想法,一起沟通、商量出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办法。
3、尊重孩子的意见
有些家长属于比较强势的类型,不喜欢别人反对自己,特别是孩子。一旦孩子与自己的想法相悖,要么当作没听见,还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帮孩子包办;要么就是严厉呵斥,还不忘加一句“爸妈这都是为你好,你听我们都就对了!”这样的家庭教育下,如何能培养出能够独立思考、拥有独立人格的孩子呢?孩子怎么敢去拒绝别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