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能管住孩子的父母,是“不讲道理”的

资料更新:2022-09-02
浏览次数:315

这两年有一种很流行的育儿观念是给孩子充分的爱、自由和尊重。


表现之一就是我们放弃了以往的“棍棒教育”,选择了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地打动孩子。


遗憾的是,道理说一千、道一万,孩子似乎还是没什么改变。


我们渐渐发现,想要教育好孩子,有时候真的不能“太讲道理”。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孩子只能从自己出发看世界。”


对6岁前的孩子来说,大道理理解起来就很困难,因为他们掌握用逻辑和语言来表达感受的能力十分有限,很多大道理对他们来说如“对牛弹琴”。


我们成年人的经验,对他们而言完全失效,总讲道理,反而让孩子钻了空子。


身边一位妈妈就吃了类似的“亏”,她教育5岁的孩子总是商量着来:


“一天不能吃太多冰淇淋,牙齿会坏掉的,明天再给你好不好?”


“你今天一直在看手机,眼睛会坏掉的,妈妈拿走了!”


妈妈很温柔,但孩子却总将“不要”、“不好”挂在嘴边,亲子之间常常在小事上爆发拉锯战。


渐渐地,妈妈的权威开始丧失,她抱怨道,有时候喊孩子放下手机去吃饭,无论喊多少遍,孩子也装作没听到,唯有大人伸手夺走,孩子才肯作罢。


在孩子心理发展尚未成熟之前,我们能给孩子的自由应该是有限的,孩子需要明白,很多原则性问题都没得选。

毕竟孩子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深度都不如大人,他们的选择靠的是本能,而不是理性。


✎ 对策:少讲道理,多谈规矩


6岁前,少讲一些道理,多立一些规矩,让孩子敬畏并遵守规则,守住行为的边界。


怎么做呢?


第一,语言明确、清晰,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坚定


相比较冗长的道理,简短、有重点、明确的指令对年幼的孩子更有效。


比如你想让孩子放下手机,最好是停下你正在做的事情,走到孩子身边,向孩子表达你的态度。


你也可以轻拍他的肩膀,等到孩子看着你的眼睛,才与他说话。


情绪平和、态度坚定加上清晰的指令会比唠叨更加有用。


第二,直接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少说“不可以


请尽量减少说“不可以”的次数,比如“不要爬那么高”、“不要大吼大叫”、“不可以在墙上画画”......


否定的语言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而且并不利于孩子理解和执行。


不妨直接告诉孩子该怎么做,比如孩子的玩具散落一地,与其说:“不要把玩具扔在地上。”


不如说:“玩具应该放在你的箱子里”,这会让孩子明白问题出在哪里,并着手解决。

地址: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世纪大道先河国际东区内
电话:029-33661869
隐私条款协议
招聘电话:029-33661869

招生热线
029-33661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