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文明礼仪好习惯

资料更新:2021-04-21
浏览次数:96

      文明礼仪是人类为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的。对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这是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孩子只有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懂礼仪,才能够获得别人的尊重,从而更好与他人交流沟通。各种文明礼仪都需要父母还有老师从小对孩子进行教育培养,示范指导,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当孩子偶尔做出不合礼仪的事情时,父母老师要给予指正。一:父母做文明礼貌好榜样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是孩子生活的最重要场所,孩子的文明礼貌习惯会受到父母一言一行的影响。父母在平时生活中就要给孩子树立一个讲文明、讲礼貌的良好形象,让孩子在文明礼貌的家庭氛围熏陶下,养成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 

二: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举止应端庄      

      表情神态应表现对人的尊重、理解和善意。与人交往要面带自然微笑。言谈措辞银行尽量使用文明礼貌用语,态度要诚恳、亲切,语言简洁、得体,既不能沉默寡言,也不能重复罗嗦。

 三:用好经典教育      

      中华五千年文明,有着丰富的文明礼仪经典案例,经典书籍。可以让孩子从这些经典中汲取文明礼仪的养料,启发孩子的文明礼仪意识。《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论语》等都是国学经典。背诵经典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结合实践,家长应该启发孩子在背诵之后,结合实践,谈谈如何做到。比如尊重长辈,要体现在日常生活问候、关心、帮助长辈中去。比如无论在什么时候,遇到了熟人和师长要主动打招呼并报以真诚的微笑。 

四:教孩子文明礼仪常识      

      孩子的许多不文明行为,可能不是孩子故意不文明,而是不知道什么是文明的做法。教会孩子什么是文明很重要。文明礼仪之多,从思维方法上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管好自己的口、手、腿。管住自己的口,不说脏话,不乱给他人起绰号,不讥笑别人的生理缺陷。不随地吐痰,不吸烟,不喝酒;管住我们自己的手,别人的东西不乱动,进入他人房间、办公室先敲门,别人同意后方可进入。五:多正面引导孩子       

      礼仪教育是心灵沟通的教育,多用正面引导法,让孩子领悟发现。少用说教,不用反面语言。带孩子去做客或者有客人要来,可以事前做好场景模拟,见了谁应该怎么说、怎么做,对别人的可能言行应该如何文明礼貌地回应。孩子做得好要及时肯定和表扬,孩子说错做错时要善意提醒而不是大声训斥。让孩子时刻感受到你是在帮助他,让他进步,而不是在管教他。        

      不乱扔杂物、乱倒污水,不乱涂乱画,不损害公物,不打架斗殴;管住我们的腿,不践踏花草,不乱穿马路闯红灯。 

六:从日常生活点滴抓起 

      培养孩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就要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从遵守最基本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守则做起。在家注意尊重长辈,注意餐桌礼仪,学校遵守校规校纪,注意文明用语,在外遵守公德、自觉排队、爱护公共财产、乘车注意礼让长辈和有需要的人,观看时不起哄骚扰,做文明观众。对照日常生活中每一件小事,引导孩子养成文明礼仪好习惯。 

七:及时纠正孩子的不文明言行 

      孩子在做了犯规的事情之后,如果父母不能及时地对他进行批评指正,那么孩子就不会有犯错的意识,就认识不到自己言行的危害性。父母一定不能纵容孩子,否则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不讲文明、不讲礼貌的坏习惯。   

      文明礼貌无小事,父母要及时纠正孩子的不文明言行。但纠正孩子不文明行为也需要注意技巧,首先要看看他做了什么不文明的事,偶尔说句粗话,忍不住吐了口水等属于可原谅的,就耐心告诉孩子不对的地方。粗俗恶意骂人,闯红灯、偷盗行为等都是不可原谅的  

      文明礼仪是人类为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的。对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这是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地址:重庆南岸区万达广场名邸小区内(13号观光电梯旁)
电话:18725612537
隐私条款协议
招聘电话:023-62613191、62613192

招生热线
023-62613191、023-62613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