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夏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资料更新:2019-07-19
浏览次数:281

亲爱的家长朋友:

       随着天气越来越热,各种传染病也悄悄的来到我们身边。夏季是各种传染病的多发季节,而儿童为传染病的高发人群。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水痘、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等。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

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特别现在夏季高温,室内一般都会开空调降温,然而享受空调带来的凉爽,但是也有存在弊病,室外高温与室内低温这个温度差,很容易使得小孩子感冒。

       症状: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着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

       预防: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流行高峰期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等,避免飞沫传播。流行期间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及时就医,并减少接触他人,注意多喝白开水,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和要多吃青菜,番茄、黄瓜都是维生素含量很高的食物。

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虽然水痘属于急性传染病,但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症状:通常先出现低热、厌食、头痛、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1至2天后出现红色斑疹,随后很快变成疱疹,3至4天后变干、结痂、脱落,不留疤痕。 

       预防: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非常有效的措施,及时接种水痘疫苗可以避免感染水痘或者减轻症状和疾病的严重程度。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起,一般全年均有发生,5—7月为高发期。

       症状:主要在口腔内颊部、舌、软腭、硬腭、口唇内侧、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阴等部位,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预防知识: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经常通风,要勤晒衣被。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要避免接触患病儿童。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疾病,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感染性较强,传播快。

       症状:突然出现的发热、咽痛、流涎、拒食,严重情况下发热可高达40℃,部分患儿伴有咳嗽或者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1.潜伏期2-7天,患儿没有任何症状,但体内病毒在大量复制。

2.前驱期1-2天,突然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38℃-40℃,并伴有咽喉红肿、食欲不振等症状。

3.水疱期2—3天,除高烧外,口腔上腭粘膜出现水疱。

4.溃疡期,低烧或退烧,但也到了患儿最痛苦的时期,因溃疡疼痛出现流口水甚至拒食的现象。

       预防知识: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期,家长要做好预防工作,帮助孩子勤洗手、吃熟食、喝干净水,注意加强日常锻炼,居室勤通风、被褥常晾晒、玩具多消毒,公共场合尽量少去。如果发现孩子发烧不退的同时口腔里起水疱,那就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同时,督促孩子加强锻炼,保持充足休息,以增强自身抵抗力。

 细心的家长可能发现了,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症状不是很相似吗?

*如何区分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

       的确,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症状大同小异,都会出现发热、口腔内疱疹、咽喉痛、流涎、拒食等症状,流行时间也基本相同,所以家长们经常会把这两个疾病放到一起做比较。

       这两个疾病的辨别,疱疹位置就是最好的区别方法: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仅仅出现在口腔内;而手足口病的孩子大多数先是喉咙里有疱疹,后发展到手心、脚心,少数会发展到手背、脚背。

     幼儿园与家庭是幼儿经常接触的环境,希望我们家园携手,共同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卫生、整洁的成长环境,让孩子们能够健康快乐的度过这个美丽的夏季。

地址:重庆市巴南区汇光路128号3幢
电话:18302310049
隐私条款协议
招聘电话:023-66377298

招生热线
023-66377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