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加索说:“我能用很短的时间就画的像一位大师,却要用一生去学习画的像一个儿童。”
大师更多是成人的理性世界,有了更多的阅历,但是心也有了更多的束缚,一般可以依靠技法和思考来完成绘画。
而儿童的世界是纯真的,天马行空的,更多的是依靠直觉和丰富的想象力来绘画。
而我们现在做的更多的确实把这种孩子所具有的,大师所渴求的能力给逐步抹杀掉。
1.儿童学画并不是为了培养画家,而是培养儿童观察、想象、创造、审美等各方面的能力。
2.并不是儿童学什么画都可能培养这些能力的,要看教师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怎么引导孩子。
画画是孩子的天性,如果哪个孩子不喜欢画画,那一定是大人的过错。
从人的心理发展来看,孩子画画大大致可以分成涂鸦期、象征期(又叫表象符号 期)、主观感觉表现期和视觉写实期四个时期。
在孩子绘画发展过程中,各个时期没有明确的界限,不同的孩子在绘画的某些方面会表现出不同的天份。只有了解了各个不同时期及不用孩子的特点,才能为我们指导学生绘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儿童学画不是只学绘画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绘画培养各种能力。儿童学画可以培养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创新能力等等。接下来我将简单说明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如何在不同绘画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涂鸦期
(大约从18个月至3岁)
这个时期的幼儿尽兴涂抹,笔下的“作品”没有具体形象,纸上只有各种各样的线。个别家长会认为孩子是在胡乱涂画,其实这是这个阶段幼儿绘画的真实体现,动手画画这就是一个好现象。
本阶段注意点:
A孩子画画时请不要打扰。
B画好后听孩子讲一讲画的是什么,并适当进行鼓励。
C不用引导孩子画什么,更不用引导怎样画。
关键:重点培养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涂鸦期作品
象征期
(3至5岁)
这个时期的儿童能够创造自己的图形符号,并开始命名
例如:这是我画的爸爸、妈妈,这是我画的金鱼、狮子等等。
象征初期的儿童往往把人画成“蝌蚪人”,他们观察事物只关注主要特点。这一时期幼儿对外界事物的概念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是直觉的象征化。与真实物象相差比较大,也更具有独创性。
本阶段的注意点:
A不要说孩子画得不象,更不要示范应该怎样画。
B要引导孩子观察事物的细节及各部分的关系。
C让孩子用自己的绘画语言来表现生活中的事物。
D画时要大胆轻松。
关键:重点培养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
象征期优秀作品
主观感觉表现期
(5至9岁)
主观感觉期是孩子学习儿童画的黄金时期。
这时期年龄小一点的孩子能够画其所想,稍大一点的画其所见。观察力进一步增强开始对细节的描绘。这一时期是儿童思维最活跃的时期,也是儿童画创作最多的时期。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有明显的写实倾向。
6岁后的孩子,就能把所见所闻的事情作为整体记下来,保存在记忆中。并能凭记忆把所见事物加以概括和重新组合表现出来。
本阶段训练要点用注意点:
A引导孩子观察细节与整体的关系。
B通过引导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C通过画绘画日记,培养孩子的形象忘记能力。
D让孩子轻松大胆地用自己的绘画语言作品。
E重视孩子的主观意识,不要强调事物的逼真性。
关键: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形象记忆能力。
主观感觉表现期作品
视觉写实期
(9岁以上)
这一时期,开始向写实方向转化,关心自己作品的好坏,否定过去自己画过的画,注重所描绘物体的逼真性,爱欣赏有立体感,有明暗变化丰富,色彩真实感强的作品。这一时期孩子的想象力及形象记忆能力方面发展逐渐减慢。观察写实能力飞速发展。不再适合学习纯粹的儿童画。
本阶段训练要点:
A通过色彩与素描等训练,提高学生的观察表现能力。
B通过接触各种不同的绘画风格,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
A观察能力。
B欣赏能力。
写实期作品欣赏
刚进入写实期的儿童水墨画作品
刚进入写实期的学习大师色彩的儿童画作品
在这里必须强调的是:
1.家长与教师要跟据孩子的年龄阶段特点,抓住不同的黄金期来辅导孩子的绘画方向,千万不能做拔苗助长的事。
2.写实期以前的儿童学画要以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为主,不要过分强调绘画形象的真实性。
3.写实期以后,儿童形象记忆、想象、创造等能力的发展逐渐变慢,观察写实能力发展加快,指导时观察表现方面可加强训练。
儿童绘画,家长需要做些什么
一、对于儿童绘画的定位
作为家长要做的是让孩子对这样的表达方式有兴趣,习惯这样的方式,同时提供给孩子持续不断的好的资源的输入(比如绘本、参观美术馆、在大自然中观察欣赏等等),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教孩子要这样表达要那样表达。
作为家长对于幼儿阶段的孩子,我们要做的是输入这部分的工作,而不是着眼于输出的指导,不论是语言、绘画还是表演,虽然从输出着手很容易看到成果,但这就类似于应试教育了,而输出反应出来深层次的是思维,这部分的锻炼与表现难道不比表面的形式更重要么。于是我就认为简笔画、涂色、做示范、临摹都是简单粗暴的在教孩子画画,这样限制孩子的思维、想象的方式,还不如不去做。
二、提供环境、材料
给孩子提供充分的绘画材料,纸张(至少要8开),笔、颜料,其他的手工工具等。
需要说明的是,笔的色彩以及颜料的色彩不要提供太多。颜料基本上三原色以及黑白就够了,如果怕孩子调紫色不容易那么正,可以加这个。在很多书里都会强调限制颜色,这里就不再细说了,直接看书更好。
三、尊重孩子的画:
1.听孩子讲画。
孩子画的过程中或者画完以后给你讲画时,要认真听,给予积极的回应。但是夸孩子要注重细节,不能光说一句“画的太好了,太棒了”,那种话会显得很虚,跟应付没什么两样,孩子也不知道到底是哪儿好。不会夸的话,倒不如就把孩子讲的那些细节那些故事交流充分了,对孩子就够了。而往往在这个交流的过程中又激发孩子想起画别的了,然后就赶紧拿纸拿笔表现那些了呢。
2.帮孩子标注做记录
帮孩子签名、标注日期、画的主题、记下每个细节的描述,拍照、做记录等等。也可做个人名章,让孩子自己签名。这些形式上的细节让孩子觉得你很重视。我们做这些记录,看着孩子的变化和成长,蛮有趣的。
3.保存和展示
不管画的怎样,要给孩子的作品保留一段时间,千万别直接丢垃圾桶或者在外面上课后不把作品带回家。大人的态度孩子会敏感的,你在细节上的尊重,会让孩子觉得那是幅好作品,我还想接着玩一玩。有些作品我们也可以挂起来展示。
4.对于孩子“乱画”的解读
不同年龄段表现的方式本来就不一样,建议家长还是看看相关的育儿书吧。鸟居昭美的《走进孩子的涂鸦世界》、林菁菁的《和孩子一起享受艺术》、杨立峰的《幼儿绘画探秘》等等都不错,这些书会让我们以新的视角去欣赏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