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孩子,共情陪伴

资料更新:2023-11-06
浏览次数:168

养育孩子是每位父母一生中最具有成就感,也最具挑战的事情。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终身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01学习共情
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家长要多陪孩子聊天,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去聆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每天在幼儿园和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体会孩子的感受,让孩子信任自己。你还可以和孩子分享自己的小秘密,孩子更能体会到和父母之间平等友好的关系。
实践共情
多花时间陪伴孩子
现在的家长大多都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时间久了,孩子会和父母产生距离感,这个时候家长就需要注意到孩子的情绪变化,多花时间陪伴孩子,拉近与孩子间的距离,关系变得亲密了,孩子自然也就愿意和父母沟通了。
02案例分析
   一个孩子在爱的环境中长大,他就会用友爱的心去感受身边的美好。同样的道理,如果孩子生活在一个被家长接纳、认可、理解和共情的家庭环境中,家长的行为示范会促进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认知,拥有较强的情绪理解能力。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发现,即便学习了共情的方法,在遇到孩子的问题时,还是会只看到行为本身而忽视孩子的心理需求,更不会注重自己言传身教的行为示范。
以哥哥被弟弟打哭了这件事为例,家长不会共情的情况一般有这几种:
第一,在制止孩子负面情绪的同时讲道理,大人一般会说“不哭了,弟弟小,他不懂事,他不是故意的,你是懂事的男子汉”;
第二,表示同情,“弟弟打你不对,妈妈去批评他,你不哭”;
第三,粗暴压制,“不就弟弟打你一下吗?有这么值得哭吗?不许哭,再哭妈妈也揍你”;
第四,冷处理,在讲道理等情况不见效时,任由孩子哭,或把孩子放在一个单独的空间让他哭,等孩子哭完了再讲道理。
家长的这几种做法都没有给孩子做好共情示范,不仅没安抚好哥哥的情绪,可能还会深化兄弟之间的冲突。我们这样引导家长共情:先停下手中的事情,了解事情的缘由后,首先共情哥哥,“弟弟把你打疼了,你特别委屈,对吗?其实你的力量比弟弟大,但是你却舍不得打弟弟”。共情让哥哥哭得更加厉害,因为他得到了妈妈的理解,通过哭来排解情绪,因而此时痛快的哭和之前委屈的哭不是一回事。这时,妈妈再抱抱他或拍拍他,同时对他说:“妈妈知道你是爱弟弟的,情愿自己忍着疼。”通过这两个环节,孩子的心理得到了接纳和理解,就会轻松好多,接下来就会调整自己的情绪。
等孩子情绪缓解后,妈妈把弟弟拉过来,告诉弟弟:“你刚才打疼了哥哥,哥哥很伤心,妈妈知道你是不小心的,你怎么办呢?”这时,弟弟也会在妈妈的共情示范中理解哥哥,向哥哥道歉,兄弟俩之间会有更良性的沟通与互动。平时,我们非常注重和家长的沟通,经常提醒家长认识到自己言传身教的作用,注重和家人的共情,设身处地理解家人,从而给孩子营造温馨和谐、彼此包容的心理成长氛围,逐步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
每一份温暖的教育,
都是从相遇开始,
让我们继续携手共进!
同心同行,
守护孩子们的成长!

地址:灞桥区公园南路9号
电话:15591808531
隐私条款协议
招聘电话:83338095 83338096

招生热线
83338095 83338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