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常见传染预防措施

资料更新:2021-09-15
浏览次数:228

01流行性感冒

流感为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播力强。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及呼吸道炎症,咳嗽、咽痛等。幼儿易并发肺部感染。

预防措施:

1.在流感高发季,需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勤换衣物等。

2.做好室内通风、清洁及消毒工作。建议每天应确保至少两次以上的自然通风,每次开窗通风15~30

分钟。

02手足口病

患儿有轻微的发烧,口腔内部出现疱疹,有时会伴有疼痛感,形成口腔的浅表溃疡。病后1-2天,患者的手脚上会出现水泡多见于患者手指、手心和脚心的皮肤表面。

预防措施:

1.做好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

2.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

3.尽量少让幼儿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03秋季腹泻

   秋季腹泻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潜伏期2-3天,初期常伴有感冒症状,多伴随发热,体温在37.9~39.5℃。继之出现呕吐、腹泻症状,大便呈白色、黄色或绿色蛋花汤样,带少许黏液,无腥臭味,每天10次左右。一般可持续3-9天,平均5天左右,前3天症状最严重,实际上秋季腹泻多在9月到次年的4月之前都容易发生,做好预防极为重要!

预防措施:

1. 注意饮食卫生,把好入口关,防止病从口入。

2.餐前便后洗手,孩子的餐具、玩具定期消毒,护理孩子的人更要注意自身的卫生。

04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预防措施:

1.对发现水痘患儿采取隔离措施至皮疹全部结痂为止。其污染物、用具可用煮沸或暴晒法消毒。与水痘患儿接触过的幼儿,应观察2-3周。

2.保持室内通风、空气新鲜,注意衣物和用具的清洁消毒,讲究卫生;不与水痘患儿共用毛巾及饮食用具等。

3.预防水痘较好的方法是接种疫苗。

05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一般在病毒感染后会有3~5天的潜伏期,此时并不出现相关症状。随后,患儿开始出现发热、咽痛、拒食等症状,一般可持续2~4天。接着,患者口腔后咽部、上颚、扁桃体等黏膜开始出现中间灰白色、周围红肿的疱疹,疱疹形成后1~2天,水疱开始破溃,形成溃疡。最后,经过一周左右,溃疡黏膜逐渐修复,症状逐渐消失。

预防措施:

1.经常开窗通风。早晨、饭后及睡觉前漱口、刷牙。

2.合理安排膳食营养。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再辅助一些清爽去火、柔嫩多汁的食品摄入。

06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年龄为5-15岁,四季均有流行。主要表现为腮腺肿痛,肿痛具有特征性,一般以耳垂为中心,状如梨形或马蹄形,边缘不清,有触痛,张口、咀嚼时刺激唾液分泌,导致疼痛加剧。部分患儿可伴有发热、咽痛、全身不适等症状。

预防措施:

房间开窗通风很重要。早期隔离患者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且病程至少达9天后才能入园。接触过腮腺炎患儿需要密切观察3周。

07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是急性肠胃炎最常见的病原体,每隔数年就会出现新变异株,病后无持久免疫力,极易出现反复感染或人一生中多次感染。诺如病毒全年均有流行,感染对象主要是学龄前儿童。

预防措施:

   牢记“病从口入”,饭前便后要洗手,生食水果蔬菜要洗净。喝开水,不吃生食及半生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用消毒洗手液洗手,反复搓手至少30秒后冲洗干净。

七步洗手法,教会孩子正确洗手

亲爱的家长,孩子的健康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心愿,衷心希望孩子们能在幼儿园度过愉快丰富的每一天,为了孩子的健康,让我们共同努力做好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努力吧!

地址:灞桥区公园南路9号
电话:15591808531
隐私条款协议
招聘电话:83338095 83338096

招生热线
83338095 83338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