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是一种由 A 组 β 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 5-15 岁儿童。春季和冬季为高发期,做好预防和早期识别对孩子的健康至关重要。以下是您需要了解的关键信息:
一、猩红热的典型症状
孩子感染后通常会出现这些表现,家长需提高警惕:
发热:突然高热(38.5℃以上),可能伴随寒战
咽喉疼痛:咽部红肿、扁桃体肿大,吞咽时疼痛明显
皮疹特点:发热 1-2 天后出现,从耳后、颈部开始,逐渐蔓延至全身,表现为弥漫性红色小丘疹,像 "鸡皮疙瘩",抚摸有砂纸样粗糙感,按压会褪色;面部发红但口唇周围苍白(称为 "口周苍白圈")
其他特征:舌头红肿突出,表面粗糙,像 "草莓舌";腋窝、肘窝等皮肤褶皱处皮疹密集,可能形成紫红色线条(称为 "帕氏线")
二、传播途径需警惕
猩红热主要通过以下方式传播,日常需做好防护:
空气飞沫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时的飞沫被他人吸入
接触传播:接触患者污染的玩具、餐具、毛巾等物品后感染
少数情况下可通过皮肤伤口感染
三、家庭预防措施
避免接触患者:尽量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如发现周围有猩红热患者,应避免接触
注意个人卫生:教导孩子勤洗手,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冲洗,尤其在饭前便后、外出归来后
保持环境卫生:家中经常开窗通风,每天至少 2 次,每次 30 分钟以上;孩子的玩具、餐具定期清洗消毒
增强免疫力:保证孩子充足睡眠,均衡饮食,适当运动,提高抵抗力
四、孩子患病后的处理
及时就医:如发现孩子出现上述症状,立即带其到医院就诊,确诊后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治疗(青霉素类为首选),务必按疗程用药,不可自行停药
隔离休息:患者需隔离治疗至症状完全消失、咽部检查正常后再解除隔离(通常需 1 周左右),避免传染给其他孩子
护理要点:
让孩子多休息,多喝水,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保持口腔清洁,可用温盐水漱口
皮肤瘙痒时不要抓挠,避免抓破感染,可遵医嘱涂抹止痒药物
密切观察:少数患者可能出现风湿热、肾小球肾炎等并发症,如孩子康复后出现关节肿痛、血尿、水肿等症状,需及时复诊
五、学校及集体场所注意事项
如孩子患病,需及时告知学校,待完全康复并经医生允许后再返校
学校出现猩红热病例时,家长应配合学校做好晨检、消毒等防控措施
猩红热虽然发病较急,但只要早发现、早治疗,绝大多数孩子都能顺利康复。家长们不必过度恐慌,但需保持警惕,做好预防和护理工作,为孩子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