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像眼睛一样是人体与外界保持联系的最重要的门户,一旦它出了问题,影响的不仅是孩子的健康,还可能影响孩子的听力,更严重的甚至阻碍了孩子语言能力的发育。那么对于保护孩子的耳朵,父母究竟应该注意哪些情况呢?
一、尽量不要给宝宝掏耳朵
家长尤其是年轻的母亲有的时候出于清洁或者是好奇,看到孩子耳朵内长了耳屎,非要把它掏干净不可,有时孩子因为耳内发痒,母亲为了止耳痒,也常常喜欢用不清洁的毛线针、火柴棍、小木棒、发卡等在孩子的耳朵里盲目地掏。
二、减少生活中的噪音,避免听过强的声音
过分暴露于噪音之中是导致听力损伤的首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85分贝是耳朵在没有保护的情况下能够容忍的最高噪音,人耳对声音超过85-90分贝就会感到不耐受。
婴幼儿时期大脑、神经发育都非常的娇嫩,耳朵也很娇嫩,因此,给宝宝玩声音很大的发声玩具,势必会对宝宝的听力造成不利的影响。此外,也应让婴儿远离娱乐,或者放爆竹等超高分贝的场所。如果分贝数超过85,人的耳朵就会随着处于噪音之中时间的长短而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声音每增加10分贝,就意味着有损于耳朵的噪音增加10倍。有些婴幼儿的玩具的撞击声可以达到110分贝,儿童用的电吉他发出的声音会更高,这些都会对宝宝的听力造成影响。
三、不要在孩子周围吸烟。
研究表明,家长吸烟的孩子与那些不吸烟者的孩子相比,更容易患感冒及耳部感染,从而影响听力。
四、保持鼻咽部的清洁,预防感冒,预防中耳炎。
一旦感冒应及时医治,不要用力擤鼻涕,以免导致感染。此外,洗头、洗澡、游泳时,要防止污水进入外耳道,游泳时应该佩戴耳塞。如果家长带宝宝去游泳或者不慎让水进入孩子的耳道或者鼻咽部,那么进入水后应立刻用医用棉球将耳朵擦干。尽量不要使用棉签,因为它坚硬的顶端极容易滑进内耳耳道,甚至刺伤耳鼓。
五、要谨慎用药
孩子有时得了一些小毛病,做父母的出于对孩子的关心,在不大了解药物性能和病情的情况下,盲目地要求医生为孩子打针吃药,还认为打针比吃药效果好,却不知道对个别具有特殊过敏体质的孩子来说,有些药物对孩子的听力有明显的毒害作用。所以,给孩子用药的时候一定要遵医嘱,慎之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