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幼儿园磕碰受伤,理智的家长这样做!

资料更新:2020-09-30
浏览次数:183

活泼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在幼儿园里,他们和老师、小伙伴一起上课、一起游戏、一起学会解决各种问题……,但接踵而来的是在所难免的磕磕碰碰,腿上青一块,脸上划一下……

 

户外游戏时间,程程和小朋友一起玩了起来,游戏时程程像匹脱缰的小野马,四处跑起来,老师提醒他遵守游戏规则,不要随意乱跑。突然,只听“轰”的一声,程程摔倒在地,膝盖顿时鲜血直流。老师见程程受伤后,立即终止了活动,跑上前去把他扶起来,并安慰好程程的情绪,带他到保健室对伤口进行消毒包扎处理。

 

下午离园时,老师主动把程程受伤的事情原委告知程程爸爸。爸爸看到儿子受伤后非常心疼,当场质问老师是怎样照顾孩子的,并气冲冲地拉着孩子去找园长理论。

 

园长诚恳地向爸爸道歉,但是爸爸始终认为孩子在幼儿园受伤,都是老师的责任,而且孩子隔三差五就受伤,不是脸划破了、就是被小伙伴挠下一块皮,幼儿园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最后经过双方协商,园长和老师陪孩子到医院做了全方面的检查,老师自己掏钱给程程买了一些营养品,这件“摔伤”事件才算告一段落。

 

但是这次事件后,老师就有了心理压力,她们认为程程好动,不受约束,对他的叮嘱说完就忘记了。为了程程不再受伤,班级老师决定时刻关注程程的一日活动,集体活动时让他坐在前面,方便及时观察,平时自由活动也守在程程身边,一刻不敢离眼。果真,程程不再受伤,但性格变得越来越内向,胆子也越来越小,很多同龄孩子的活动都不敢参与。

 

磕碰现象,在幼儿园里时常发生,上述案例中的程程是因为自身缺乏保护能力而受伤,有时候可能是因为同伴之间的冲突矛盾而受伤。

孩子受伤后,有的家长通情达理,认为磕磕碰碰很正常,孩子就是在这种磕磕碰碰中渐渐成长;

但有的家长很心疼孩子,认为孩子受伤就是老师的责任,当着孩子的面就找老师理论,找园长赔偿……

这样做受伤的不仅是幼儿园和老师,还有我们精心呵护的孩子。有的家长甚至过分检查有没有受伤,甚至每天都要检查一遍,生怕孩子哪里受伤。家长的这种行为不仅不利于教师正常工作的开展,更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错误的处理方式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

 

1

影响孩子的心理

 

孩子磕碰后,如上述案例中的家长责备老师没有照顾好孩子,找老师要个说法,要老师赔偿。

其实,在幼儿园里,老师很难时时关注到每个孩子,过分的责备老师,只能让老师像案例中一样不敢再让孩子参加户外活动,集体活动时时刻守在孩子身边,孩子天性好动,情绪得不到释放,心情就会压抑。

 

2

影响孩子社交能力

 

孩子磕碰后,家长找对方家长或者孩子理论,可能会导致对方小朋友不敢再与自己的孩子玩耍,而孩子的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在和同伴玩耍中、交往中才能迅速发展,家长过分关注孩子的安全,导致孩子失去沟通的机会和玩耍的乐趣,逐渐造成社交能力缺乏,严重者甚至产生自闭现象。

 

3

影响孩子身体素质

 

孩子受伤后,受到家长的责备,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唯唯诺诺,在幼儿园里不敢再有大动作。

幼儿期是孩子骨骼发育的最佳时期,适当的锻炼可以增强孩子骨骼的强韧性和身体素质的提高。家长过分关注,会让孩子不再爱动,身体素质逐渐下降。

 

4

影响孩子责任感形成

 

发生磕碰后,案例中程程爸爸在孩子面前埋怨老师,斥责幼儿园。这样孩子会觉得,自己磕碰受伤完全是别人的错,和自己没有关系。

这样的处理方式,很容易让孩子在遇到事情时学会把责任都推卸给别人,不利于孩子责任感的形成。

 

面对幼儿园孩子的磕碰现象,家长可以试着这样处理:

 

 

正确对待磕碰这件事

我们都曾是孩童,每一次的跌倒磕碰对我们来说都是一次成长,但当我们的角色转变为父母时,难免会对孩子的问题格外敏感,但如果把这份情绪过度放大而失去了理性的思考,反而会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

 

每一次磕碰,都是孩子成长的机会,处理得当可以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学会如何正确处理事情。所以家长朋友们要用正确的心态来面对孩子的磕碰现象,不要过分夸大,也不要视而不见,为孩子诸方面的全面发展打好结实的基础。

 

 

在语言和精神上理解老师

孩子出现磕碰后,家长可以在语言和精神上理解老师。设身处地想一下,孩子在家有几个大人看护,也无法避免磕碰,更何况老师要照顾那么多的孩子。

 

所以,在孩子出现磕碰时,对待老师的态度要以宽容为主。不仅可以教会孩子对他人宽容,也会让老师非常感激,接下来会对孩子格外上心。

 

如果家长对于事情的解决有异议可以单独找老师或者其他孩子家长解决,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当着面质疑老师,会降低老师在孩子心中的威望,让孩子对幼儿园有抵触情绪。

 

不要过度的保护孩子

对于发生冲突的孩子,也不应该过度保护,更不应该贴标签。

 

打人的孩子不是“坏孩子”,挨打的孩子也未必就“懦弱”,他们都需要在冲突中学习、成长。对孩子的过度保护,不允许孩子受一点伤,会剥夺孩子自主、自立的权力,孩子无法发展出面对冲突需要的能力。

 

而被过度保护的孩子,也可能会被认为是不合群、“惹不起”的孩子而与同伴关系日渐疏远。给孩子适当的空间和权力,让孩子成长为日后能在社会中适应良好的身心健康的孩子。

 

引导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虽然老师尽全力看护孩子的安全,但年龄小的孩子协调性差,不懂得保护自己。

 

孩子通过探索了解周围事物,小班孩子对肢体的控制不灵活,难免会出现磕碰现象。中班孩子精力旺盛,喜欢跑跳,各项运动技能在跑、跳中得到发展。孩子不懂得保护自己,玩耍时横冲直撞,磕磕碰碰在所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