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最糟糕的育儿建议,看看你中过几招?

资料更新:2020-12-24
浏览次数:152

                                                           老一辈最糟糕的育儿建议,看看你中过几招?

最近,网络上掀起一阵热门讨论:老一辈糟糕的育儿建议。

这个话题,目前已有2.3亿人围观、吐槽,讨论次数,也高达3.4万次。

确实,在育儿道路上,哪个父母没有踩过几个坑啊,而且好多坑其实都来自孩子们最最亲爱的奶奶姥姥们。

但隔辈亲也是真的亲,他们也是打心底爱孩子的,想要解决“隔代育儿的矛盾”,重点还是对事不对人,解决事情对孩子的影响才是关键。


1 “孩子那么小,他懂什么?”


这是我家孩子奶奶最喜欢说的一句话。


有一次,4岁的儿子嘟嘟和楼下的小姐姐妮妮在楼下玩沙子。


玩着玩着,两个人因为一个小铲子发生争执,嘟嘟很粗暴地推了妮妮。


我在旁边严肃地告诉嘟嘟:“不准推人,姐姐会疼的!”


嘟嘟是个小人精,一看见我严肃了,立马小脸一皱开始大哭。


这时他奶奶赶紧过来安慰他:“别哭了啊,宝贝只是闹着玩的对不对?”


然后扭头对我说:“孩子那么小,他懂什么?你看你把孩子吓得。”


孩子是无心为过,但不正确引导就是家长的过失了。

很快,嘟嘟又去推别的小朋友了,明显是觉得好玩,故意的,他不知道这个动作会给别人带来痛苦,他只觉得推别人好玩。


而奶奶如果一直以“他还小,不懂事”来纵容他,他就会一直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


孩子小可以不懂事,但我们有责任教他懂事,这不仅是为社会和他人,更是为了你自己。


3~6岁是孩子规则意识形成的关键期,我们知道要给孩子制定恰当的规则,让他自己权衡自己的行为,明白基本的是非对错。


当孩子欺负别的孩子时,不要再用“他还小,不懂事”搪塞过去,可以采用以下话术:

●首先如果孩子做错了,要引到孩子主动道歉(建立是非对错观念);


●然后告诉孩子这样做产生了什么不好的后果,被推以后太疼了(让孩子意识到他造成的后果);


●再告诉孩子“小朋友不喜欢这样的疼”(告知感受);


●最后告诉他“这样太疼了,小朋友不能继续陪你玩了”(告知后果)。

这样一遍下来,孩子不仅懂得了打人不对,还知道了被打是不好的感受。

不欺人,也不被人欺,遵守正确的规则,是孩子行走世间最大的底气。

                       2“再不听话,你妈就不要你了!”

经常有听到大人对孩子说“你妈妈不要你了”。

有时候是为了吓唬孩子,让他能乖乖听话:“再不走,妈妈就不要你了;还哭个没完,爸爸就不爱你了。”

还有的是一些所谓的亲朋好友为了“逗”孩子而说出的玩笑话:“你妈妈有了小弟弟了,就不要你了。”

无论哪种原因说出的这种话,对孩子来说都是一种隐形的伤害。

“你妈不要你了”,对孩子来说,没有“玩笑话”,他们会信以为真。

《无条件养育》的作者埃尔菲·科恩称这种现象为“爱的暂停与撤回”:孩子不听话了,就暂停或收回你的爱,用吓唬或冷暴力来“控制”他。

这样的“吓唬”会让孩子有被抛弃的恐惧感和强烈的不安全感。迫于压力,孩子可能会放弃自我,变成大人口中所谓的“乖孩子”。

这样的乖孩子,压抑了自己的想法和需求,不敢发出自己的声音,原本鲜活的生命力,在莫名的恐惧、紧张和焦虑中一点点被耗费。

我们作为父母,在面对“熊亲戚”的中国式玩笑时,要第一时间出来制止,并说清楚危害。

妈妈们可以说:“请不要对我的孩子开这些玩笑,他还小,内心会受伤害的。”

如果只制止不说明原因,他们可能还会犯同样的错误。

另外孩子的成长,需要妈妈的逐步放手,但更需要妈妈的用心呵护与培养,绝对的信任和无尽的安全感,是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重要基石。

对一个年纪尚幼的孩子来说,真正的安全感,一定是妈妈就在那里,不离不弃。

平时多通过拥抱和亲吻这样的肌肤接触,增强与孩子的信赖,提高孩子的安全感。

也请不要吝啬表白,多把“我爱你”挂在嘴边,这一句表白是爱的源泉。

当孩子有了满满的安全感,并确信父母的爱一直都在的时候,别人再跟他开玩笑说:“你妈妈不要你了。”

他可以很有底气和自信地怼回去:“我知道妈妈很爱我,她一定会来接我。”

3“都怪桌子把宝贝弄疼了,打桌子!”


前段时间去亲戚大姑家做客,她孙女敏敏在递东西时不小心碰到了桌角,头上瞬间起了一个大包。

她奶奶看后立马对着敏敏说:“都怪桌子把宝贝弄疼了,奶奶这就给你打那个桌子!”

说着,她便用力拍打桌子,敏敏看到后立刻就不哭了,而且还破涕为笑,一起和奶奶去拍打那个桌子。

在小区楼下,也经常见到有一些长辈,看到自己的孙子孙女摔倒了特别心疼,一个劲地安慰孩子说摔倒是地板的错,鼓动孩子不停地踩地板泄愤。

一般能做出这种举动的都是一些年龄比较大的长辈,换言之,都是隔辈亲属。

在他们的世界里,孩子就是天,谁磕到孩子就是不行,为了能让孩子忘记自己的疼痛,他们只能把这种感觉转移到一些不起眼的物品上来,然后让孩子随之得到释然。

其实孩子处在蹒跚学步的时候,又天性好动,偶尔摔倒一两次是很正常的。

为了安慰孩子的心情,把自己的错误却归咎到一些桌子、地板等无法言说的物品身上,那么孩子就会自然而然的形成一种思维,那就是:我没有错。

这样会让孩子丧失责任心,遇到问题除了责怪他人,不会从自身找原因。

当孩子这种思维逐渐被建立起来后,他就会变得狂妄自大,甚至连家长的耳边风都听不进去了。

●下次再遇到这样的情况,家长要先共情,对他的伤心表示理解,如果有受伤,要先给孩子处理伤口;

●然后帮孩子一起分析原因,为什么这次会磕到或者摔跤?是自己没注意看,还是因为太着急了?

●最后让孩子自己思考下次要怎么避免这类问题?如果孩子回答不出来,家长可以适当给予引导。

                          4“不哭不哭,你要啥我都给你买!”

老一辈都是见不得孩子哭的,孩子一哭,老人就慌。

因为在他们的观念里,哭是不好的代言词:一方面心疼孩子:哭多了伤身体;

一方面在乎自己的面子:孩子一哭,引来旁人的关注,是多么令人难堪的一件事。

所以,大人们会想办法尽快止住孩子哭。要么采用恐吓教育“别哭了,再哭我就不管你了”;要么采用贿赂式教育“宝贝乖,你别哭了,我去给你买棒棒糖吃”。其实要转变一个观念,就是“哭”不是洪水猛兽,它只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宣泄方式。在孩子比较小的时候,哭是非常好的宣泄,孩子会把不满都发泄到哭上,哭完就完事都好了。如果不允许孩子哭,那些没有被发泄掉的负能量,可能就会用别的方式冒头,变成别的情绪。

孩子的哭的背后,其实也是一个诉求,面对孩子哭更好的方式是这样的:

●首先,把孩子抱过来或者牵着他的手,对孩子而言,这代表大人对他的接纳。这种温和的身体接触既表达对孩子哭泣的重视,也是用这种方式表达对孩子的同理心。

●然后,记住让孩子哭完,给他哭的空间,让孩子先把内心沮丧或者愤怒的情绪发泄完,先解决情绪,再去讨论事情。

●最后,教孩子正确表达诉求和实现需求。告诉孩子,如果她想要什么,不一定要用哭来提出需求,让他正确表达,再帮他实现。

让孩子知道大人重视自己的诉求,只要是合理的,表达正确以后就会有机会实现。

另外还有的老人喜欢给孩子贴上“爱哭”的标签,这是万万不行的。

美国心理学家贝科尔说:“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

对那些情绪比较敏感的孩子,千万不要再帮助他们“确认”他们很“爱哭”了。

除了以上四点最常见的“老一辈糟糕经验”,还有许多例如“睡平头”、“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大的应该让着小的”……这些传统的错误育儿经验,一代又一代地荼毒着我们的孩子。

传统育儿之所以一代代流传,无非是效果立竿见影,不愿意花时间去了解孩子,也不愿意花时间去引导孩子,更不愿意花时间去等待孩子慢慢长大。

其实在任何良好的亲子关系中,所有的技巧背后都离不开理解和尊重。

育儿就是要多点耐心,多点爱心,少点固执,少点偏见,不断跟随时代学习进步,如此,一切才会变得越来越好。





地址:黑龙江省大庆市龙凤区瀚城名苑小区天鹅堡幼儿园
电话:13946979942
隐私条款协议
招聘电话:18345540716

招生热线
1834554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