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转眼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节日必不可少的就是以糯米为主的粽子。那么,如何健康食用粽子呢?
从养生的角度讲,粽子还是药膳的一种。包裹粽子的叶子多是竹叶或粽叶,有很好的药用功能。《本草纲目》曰:“糯米,暖脾胃,止虚寒泄痢,缩小便,收自汗,发痘疮。”粽子的主料是糯米,它是一种温和的滋补品,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补虚、止虚汗之功,一般人群都能食用。
中医认为,端午节后便进入夏季最热的月份,由于苦夏难耐,上火中暑现象容易发生,而此时吃粽子可以起到解暑的效果。但粽子也是一种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多吃则容易导致消化不良。
粽子有很多种类,粽子的主料是糯米,不同种类的粽子就是加入了不同的配料,如碱粽,加入碱液煮熟而成;如肉粽,加入猪肉、火腿或腊肉等;如绿豆或红豆粽,则加入绿豆或红豆;加了板栗就是板栗粽,加了咸蛋黄就是咸蛋黄粽。
粽子虽好吃,但并非人人皆宜。那么,不同的人吃粽子需要注意什么,该怎么选择呢?
1.糖尿病患者
尽量少吃粽子,尤其是肉粽和甜粽。若实在想吃,最好吃清水粽子,并控制好分量,一天以一个为宜。
2.有胆囊炎或胰腺炎病史者
胆结石、胆囊炎和胰腺炎患者别吃肉粽、蛋黄粽等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高的粽子,以免加重病情。
3.痛风患者
现在的粽子品种繁多,如果发现粽子内包有鱿鱼、干贝、鲍鱼等高价食材,或香菇等高嘌呤食物时,要特别小心,以免痛风上身。
4.心血管病患者
粽子里面的肉、蛋黄、海鲜等很容易让粽子成了高脂肪、高蛋白的食品,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的人如果过量食用,易加重病情,建议选用馅比较清淡的粽子。
5.痰湿重、脾胃虚者
平常痰湿较重,整天觉得疲倦、乏力,腹部胀闷,经常打嗝,胃酸较多的人,就不要吃粽子了,凉粽子更要避而远之。
6.胃肠道病患者
糯米性温滞气,不容易消化,吃多了会加重胃肠负担。消化不良者如果服用粽子,常常会加重症状。
7.老人和儿童
老人和儿童胃肠动力不足,这类人群过量进食粽子会造成消化不良,引起胃酸过多、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应少吃慎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