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的气质类型不同,他们表达情绪和想法的方式是不同的。面对新环境,有些孩子适应度很高,他们可能不会一下子对新环境有非常猛烈的情绪冲突。这类型的孩子在入园的前几天可能显得兴奋、雀跃,但是过了几天后,才缓过神来要找爸爸妈妈;而适应度比较低的孩子,警觉性比较高,面对新环境、新朋友容易有抗拒的心理,最直接的反应就是通过嚎啕大哭来表达。
总体来说,各种气质类型的孩子们都会经过以下三个阶段,顺利渡过以下这三个阶段后,孩子就会完全释然,走向独立,和幼儿园产生深层的连接,真正爱上幼儿园的新生活。
第一阶段:反抗。“我要回家!”
这个阶段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失心裂肺地嚎啕大哭。在每天送去幼儿园的路上,就开始上演各种“生死离别”。这时孩子的口头禅是“我不要上幼儿园!”“我要回家!”孩子表现得极为愤怒或反抗。
第二阶段:失望。“那又怎么样呢?我还是得上学。”
慢慢的,你会发现孩子开始有了一些细微的变化:他的哭声不再那么撕心裂肺了,而是变成了断断续续的哭声。你仍会听到孩子哭,但是比起第一阶段,哭的强度和频率有所减少。
如果在幼儿园孩子看到其他人哭,他也会跟着哭起来。这个阶段的孩子可能会出现不理睬他人、反应迟钝的情况。
我们也会强烈地感觉到孩子的心灰意冷和无奈。“是啊,不想去上学,但是又能怎么样呢?我还是得去。”我们家孩子当时的这段原话,就是此阶段的真实写照。
第三阶段:释脱、超然。“我喜欢幼儿园!”
从这个阶段开始,孩子开始渐入佳境:表现为开始接受老师的照料,会跟着园里的一日流程开展部分或全部的活动。他会学着自己吃饭、喝水,和其他孩子们一起做游戏,但是看到爸爸妈妈又会表现出伤心。
以上这三个阶段,因为每个孩子成长的环境不同,个性不同,因此渡过的时间也是有长有短,并且有可能出现反复的现象。
孩子的成长就是这样,前进一步,退后两步。
如果我们能保持平和以及积极的心态,那么这就可以变成孩子顺利渡过焦虑期的助推剂。
孩子是天生而敏锐的观察者,如果我们表现出对孩子和新环境、新老师的信任,那么孩子就会接收到信息,从而信任自己、信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