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适应幼儿园,父母的过渡技巧很关键

资料更新:2023-02-08
浏览次数:69

      我们可以在孩子入园前、入园时、接园时和回家后这四个时间节点,巧用一些技巧,帮助孩子缓解焦虑,更快适应幼儿园。

入园前:铺垫心理防线,做好关键准备

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前期有较好的铺垫,那么孩子的适应幼儿园这件事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1.提前预演一日流程,告诉孩子回家的“时间参照点”。

2~3岁的孩子,对秩序、顺序有着十分敏感的需求。熟悉的一日流程,会让孩子产生内在的安全感。他可以预知到自己接下来可以做些什么,这种控制感会让幼儿感觉良好。心理学:安全感的本质在于我们可以掌控自己的生活。

因此,在上幼儿园之前,如果可以按照园区的作息时间起床、吃饭、午睡和活动,对孩子适应新环境是有极大的帮助的。

值得注意的是,2~3岁的孩子对时间还未形成良好的概念。他并不能理解我们说的:“到4:30爸爸妈妈就来接你。”这个时间长度代表的是多久的时间。

我们可以通过利用孩子对秩序和顺序的敏感性,让孩子理解爸妈接园的时间。比如说“你午睡起来后会吃点心,再玩一会爸爸妈妈就来接你了!”如此孩子会更容易缓解焦虑,期待父母的到来。

2.心理预备:传递积极和信任的信息,给孩子一个“过渡性物品”。

我们一方面需要理解孩子的焦虑,另一方面还需要给孩子传递积极的信息。

如果孩子从小有自己喜欢的小毯子(或安抚物),可以提前和老师沟通好,让这个安抚物陪伴孩子午睡。

儿童精神分析家温尼科特把这个有特殊意义的小毯子或者娃娃叫做“过渡性客体”,正是通过这个客体,孩子逐渐完成从幻想到现实的转换过渡。

它可以实现在妈妈身上实现不了的愿望,让孩子把对妈妈的爱和思念一部分转移到了它身上。它熟悉的味道既像妈妈又不是妈妈,既属于自己又现实存在。这样一来,孩子就创造了一个空间,介于自己的幻想和现实之间,从内部空间到外部空间转换的一个中间地带,帮助孩子感觉新环境是安全的,加快适应。

如果孩子并没有使用安抚物的习惯,可以用“虚拟的物品”来替代。比如将一个吻亲在孩子的手心里,或“装”进孩子的口袋里,告诉孩子孩子,如果想妈妈了,打开手心就亲一亲手心就像妈妈在身边一样。这样虚拟的过渡性动作,同样象征着妈妈的爱,也连接着妈妈的爱。

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逐渐和幼儿园有了更多的链接了,那么这个过渡性的动作也就自然消失了。

3.物质预备:让孩子可以独立参与如厕等日常生活。

我们还需要考虑给孩子准备的物品,可以让孩子可以更好的使用。比如说,给孩子准备宽松的裤子比紧身的裤子好;(尿湿后紧身裤会黏在腿上不容易脱下)

给孩子准备分体的上衣和裤子比连体的裙子和背带裤好。(孩子更容易更换)这些小细节都可以帮助孩子在幼儿园学习更好的独立做事情。

入园时:温柔而坚定的离开,孩子哭闹更少

一般幼儿园入园的时间是8:00-8:45,而8:30-8:45是人最多的时候,老师也会非常忙。因此为了让我们和孩子有一个比较好分离,在8:00-8:20 的时候入园可以更加从容。

把孩子交给老师后,微笑的告诉孩子你会来接她,然后就可以离开了。如果此时父母的离开是拖拖拉拉的,会加大孩子与我们的拉锯,让分离变得更加痛苦。孩子或许会哭闹,这都是非常正常的,他只是需要一些时间适应新的生活。

  • 接园时:良好的父母角色是接纳和给予必要的帮助

  • 无论入园的时候哭的多么撕心裂肺,绝大多数孩子看到父母的那一霎那总是很快乐的。给予孩子拥抱和肯定必不可少。

  • 1.准时、拥抱和肯定很重要,避免不必要的奖励。

  • 我们要避免在接园的时候给予孩子过多的奖励,因为不恰当的奖励会损害孩子上幼儿园的自我驱动力,导致触发“德西效应”,产生反效果。

  • 当一个人进行一项愉快的活动时,给他提供奖励结果,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他内在的吸引力。
  • 上幼儿园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而不是一件需要物质奖励的事情。一味奖励,会让孩子把奖励看成了最终目的,导致目标转移,只专注于奖赏物,直接破坏了孩子上幼儿园的乐趣。

  • 2.别急着回家,帮助孩子建立他的“朋友圈”。

  • 如果孩子的幼儿园门口有孩子可以活动的空地,如果能在幼儿园外多玩一玩,那就是最好的。我们可以通过和老师的沟通,了解到孩子在幼儿园里最经常互动的孩子是谁。一般孩子总会有1-2个比较谈的来的。平时我们多和这几个小孩的家长多做沟通交流,建立比较好的关系。

  • 当孩子有了自己的朋友圈子,就会有比较好的情感依托,回到家后你发现孩子还会和你讲起学校发生的事情,这就是很好的开始帮助孩子去链接环境。

  • 回家后:持续的家园沟通,寻找与孩子的“破冰话题”,建立连接

  • 1.持续的家园沟通。

  • 在入园早期,即使在孩子们到家之后,家长们也可以多跟老师聊聊天,了解孩子们在幼儿园玩过的小游戏,多多引入老师在幼儿园的游戏方式、教育方法等,让幼儿园的生活延续到家里,进一步消除孩子入园的陌生感。

  • 平时在家时,多向孩子表示:老师经常提起孩子。让孩子也看到我们和老师是一种信任的关系。他会逐渐明白,老师是可以信任的人,在学校老师就像爸爸妈妈一样,可以帮助到他。

  • 2.寻找孩子的“破冰话题”,建立连接。

  • 我们可以通过回家后的交流,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帮助孩子连接家庭和幼儿园。从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入手,通常会有比较好的效果打开孩子的话匣子。

  • 以下三个问题,可以给不同类型的孩子参考。

  • a.爱玩的孩子:今天有什么有趣的事?

  • b.爱吃的孩子:从学校的菜谱清单入手。

  • c.爱社交的孩子:今天你和小朋友一起做了什么游戏?

  • 每个孩子在幼儿园的兴趣点都不同,父母可以通过观察孩子以及和老师的沟通,延续幼儿园的话题。让孩子回溯一天的幼儿园生活,可以逐渐建立起第二天入园的期待,产生正向的循环。

  • 四、写在最后

  •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与我们分离的过程。曾经有人说:

  • “我钦佩一种父母, 她们在孩子年幼时给予强烈的亲密, 又在孩子长大后学会得体的退出。 照顾和分离, 都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须完成的任务。”
  • 是的,亲子关系不是一种恒久的占有,而应该是辅助孩子与我们更好的分离。面对分离,如果父母焦虑,孩子也会模仿大人的情绪,所以做父母的要有放松和相信孩子的心态。当我们前期给了孩子足够多的爱,在分离的时候充分的信任和放手,有时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支持。

地址:重庆市江北区三钢一路20号
电话:18696749009
隐私条款协议
招聘电话:023—62485198

招生热线
023—62485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