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最重要的3~6岁 做好这9点最关键

资料更新:2021-03-03
浏览次数:116

因此,家庭教育必须留意下列几点:


1.当孩子忠实的听众
首先父母一定要接受孩子这阶段的多话现象。语言的发达必须经过“听与说”的阶段才能完成,所以大人应为孩子确立正确的说话典范,同时也要当孩子忠实的听众。
尤其是不要抑制孩子说话的欲望,父母对他们的话要表示关切,请多制造些愉快气氛;而例如“啰嗦!”“闭嘴!”等禁止孩子说话的态度是最不应该的。
如果家中有客人,大人担心他们会影响谈话时,可先告诉他:“等一下再听你说好不好?”让他养成等待的习惯。
以上的说法并非要父母随时陪在孩子身旁,只要每天抽出三四十分钟耐心地陪他就够了,其余的时间妈妈可以一面工作一面应和说:“原来这样呀!”并注意着他的眼睛,让他知道你对他的话是有反应的。
这虽然只是非常简单的反应,但已令孩子相当满足了。
此外,在母亲为晚餐忙碌时,由父亲代为陪伴孩子也是个好方法,这时候父亲不妨把外界有趣的见闻告诉幼儿,更能满足小孩的好奇心以增进父子(女)间的情感。


2.父母要正确引导孩子在陌生的环境中进行表达。
在家里健谈的孩子,在面对陌生环境时可能就会变得拘谨,这时候大人也许马上急躁地说:“在家不是讲得很好吗?现在怎么搞的?”这种现象,与其说是孩子本身存在的语言问题,不如说是社会性的问题。
只要让他们习惯不同的人和环境,自然就可以慢慢克服这种障碍了。
孩子和同伴的社交生活一旦顺利进行,粗话或令人不能接受的字眼就会经常脱口而出,这时候大人不要太在意;若禁止他们说粗话而干涉他们的交往,反而等于禁止了他们的生活。
当宝宝第一次说粗话时,父母不妨对他说:“这句话不好听,不应该这么说哦!”然后教导他正确的说法;如果以后再听到他说粗话就故意闷不吭声,让他明白这种话无法与大人沟通,自然而然就会改掉了;如果大人因此大惊小怪反而会造成反效果。
孩子是不断在学习新词汇的,只要家人使用正确的语言方法,粗话的新鲜感很容易就消失了,大人不用太在意。


3.正确对待孩子的自言自语
这个阶段的孩子往往会自言自语,了解有关孩子心理发展知识的父母都知道,这种自言自语是孩子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这种现象又被称为“自我中心言语”,是孩子语言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平时我们用于交流的话被称作外部语言,而不出声的在头脑中用以思考的话则是内部语言。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己具备了一定的外部语言,但还没有形成内部语言。
这样当他们思考问题时,往往要借助外部动作或语言的帮助。自言自语是孩子从外部语言向内部语言过渡的形式。
孩子在游戏时,一边做动作,一边说话,用语言补充行动,用语言指导行动。
孩子自言自语时,往往不需要别人回答,当他们想出办法时,还会自言自语地说出。
因此,当大人听到孩子自言自语时,大可不必担心,也不要厌烦,更不要阻止孩子的自言自语。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言自语现象将逐渐消失。

地址:重庆市江北区三钢一路20号
电话:18696749009
隐私条款协议
招聘电话:023—62485198

招生热线
023—62485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