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预防知识

资料更新:2023-04-12
浏览次数:73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儿童常见传染病,好发年龄为5岁及以下婴幼儿,1-2岁组发病率最高;每年自3月下旬始,手足口病疫情将逐渐上升,4-6月份进入春夏季高发季节。疾控中心温馨提示,应做好手足口病防控。

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哪些?


       肠道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共有100多个血清型别,根据其基因特性分为A、B、C、D四个组。我国病原学监测结果显示,引起我国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30多种血清型,主要以A组和B组肠道病毒中的肠道病毒71型(EV-A71)、柯萨奇病毒A组16 型(CV-A16)、柯萨奇病毒A组6型(CV-A6)和柯萨奇病毒A组10型(CV-A10)最为常见,EV-A71仍是引起手足病重症和死亡的主要病原。

手足口病有哪些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潜伏期为2-10天,平均3-5天。通常病情较轻,呈自限性,预后良好,7-10天病程后可完全康复。多数患儿以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个别病例可无皮疹或表现为大疱样改变。

        只有少数患者的病情会快速恶化,累及脑部、肺部和心脏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脑炎、脑干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肺水肿、肺出血、心肺功能衰竭等。

肠道病毒是如何传播的?


        病例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在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较强。肠道病毒传播途径多样且容易实现,主要通过直接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及接触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物品或环境而感染;还可经呼吸道(咳嗽、打喷嚏等)等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

手足口病患儿居家治疗或隔离时注意哪些事项?

    (1)健康监护:患儿居家隔离治疗期间,家长及看护人应密切观察病情,年龄3岁以下、病程3天以内和 EV-A71 感染为重症高危因素。如出现持续高烧(体温38.5℃以上超过3天)、神经系统异常(出现精神萎靡不振、嗜睡、易惊、烦躁或肢体颤抖抽搐等)可能短期内进展为重症,应立即送孩子到医院就诊。

    (2)居家消毒:每天清洁常接触的家具、玩具、地面等,每周用含氯消毒剂消毒1-2次。患者的分泌物、呕吐物或排泄物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或环境,清洁后要及时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或浸泡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或冲洗干净。

    (3)做好隔离:居家隔离时限为患儿全部症状消失后1周,此期间患儿尽量避免外出,更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对与其共同居住的其他儿童应采取隔离措施。

预防手足口病是否需要接种疫苗?


        2015年底,我国自主研发的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简称EV71疫苗)上市,EV71疫苗对接种者具有较好的保护效果,对EV71相关手足口病的保护效力在90%以上。为尽早获得免疫保护,建议满6月龄儿童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程序;对于5岁以上儿童,不推荐接种EV71疫苗。

        由于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多种,不同肠道病毒间无交叉保护,接种EV71疫苗只能预防EV-A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及相关疾病,不能预防CV-A16、CV-A6和CV-A10等其他肠道病毒感染。因此,接种疫苗后仍有可能再次感染EV-A71之外的其他肠道病毒,但发生重症风险降低。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凤城八路民经一路西100米鼎正大都城
电话:13991383429
隐私条款协议
招聘电话:029-86217397

招生热线
029-86217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