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预防疱疹性咽峡炎?

资料更新:2021-06-07
浏览次数:401

首先,明白何为疱疹性咽峡炎?

这是一种疾病,是一种较为强势的、传染性较强的高发疾病。尤其好发1~7岁儿童。

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前后,或者说夏秋季节是疱疹性咽颊炎的高发季节,主要是这个时期的气温高、雨水较多、空气流通不畅,种种原因导致细菌和病毒急剧繁殖,继而进入呼吸道引发该病。

疱疹性咽峡炎( herpangina)是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大多数由柯萨奇A组病毒所引起。


此病的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差异,幼托机构、早教机构、社区等易感人群较为集中的场所,常常容易爆发流行,因此,一旦发现病例应及时隔离


疱疹性咽峡炎会出现哪些症状?

咽痛、流涎:小婴儿主要表现哭闹、流口水、不爱吃饭,大一点的宝宝会说喉咙痛。检查时可以看到咽部充血,并散在灰白色疱疹,疱疹四周绕有红晕,溃破后会形成黄色溃疡。
发热:可突起发热,一般为低热或者中度发热,症状严重的也可高达40度以上甚至出现惊厥。大多数发热持续2~4天。

头疼,腹痛、严重者出现呕吐。食欲不佳、肌肉疼痛、疲劳乏力。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区别

1、疱疹位置不一样

(1)疱疹性咽峡炎:只在咽峡部位出疱疹;

(2)手  足  口   病:在口腔、手、足、臂,通常都会有疱疹;

2、发病风险不一样

(1)疱疹性咽峡炎:

        自愈:病情较轻,1-2周

(2)手足口病:

        自   愈:病情较轻,1-2周

        脑   炎:病情较重

        肺出血:风险率0.1%

   温馨提示:注意观察孩子,手、脚、臂部有无疱疹,以防发展成手足口病。

疱疹性咽峡炎是如何进展的?

疱疹性咽峡炎的全身症状和咽部体征,一般4~6天就能自愈。绝大部分疱疹性咽峡炎恢复都较好,不会留下后遗症,偶尔会并发腮腺炎。
儿童的呼吸道黏膜柔嫩,容易受到各种刺激(寒冷、刺激性气体等)而发生充血、肿胀甚至炎症反应,因此如果没有及时诊断治疗有可能出现病情加重或者并发症(例如脑炎、心肌炎、肺炎等)。

疱疹性咽峡炎的病程(1-2周)表现

1、潜伏期:3-5天,患者无任何症状,但体内病毒大量复制;

2、前驱期:1-2天,突发高烧38-40度,可伴有咽红、食欲不好等症状;

3、水疱期:2-3天,除高烧外,上腭粘膜出现水疱;

4、溃疡期:低烧或退烧,但是宝宝最痛苦期,因溃疡疼痛致出现流口水、拒食等症状。

温馨提示:孩子患病期,家长最主要的任务是,使用物理降温或给孩子服用退烧药,防止高热惊厥。


哪类人群容易发生感染?

不同年龄组的人群都可感染该病,但常见于低年龄组儿童。以1~7岁多见,特别常见于5岁以下的儿童,因为这一年龄段儿童的固有免疫功能发育还不成熟。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在感染后,都可获得特异性的免疫力,会对同血清型的病毒产生免疫但不同血清型的病毒间不能产生交叉免疫因此,同一患者仍可因感染不同血清型的病毒,而导致重复的感染发病。

专家提醒

1、疱疹性咽峡炎有较强的传染性,应采取隔离措施;

2、只有在出疱疹后才能确诊。到医院易出现交叉感染,最好先在家自行退烧;

3、抗病毒药物,也有毒副作用,不建议使用;

4、疱疹性咽峡炎会复发,但机率较低。

温馨提示:疱疹性咽峡炎病毒常在儿童之间传播,所以成人亲吻宝宝导致感染几率很小。

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染源与传播途

传染源:患病的宝宝和隐性感染者,都是该病的传染源。其中,流行期轻症患儿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经粪-口传播。粪便带病毒时间长、量多,传染性更强。污染的手也是传播媒介,尤其是在儿童之间。人与人之间,可通过接触患者的口鼻分泌物、口腔疱疹液,或者被分泌物、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和物品等传播。

疱疹性咽峡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当出现发热、咽痛、流口水等症状,或是最近曾与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有过接触,都应当立即就医。医生会询问流行病学病史及症状,并结合相关体检、血常规、EV71等病原学检查等的结果做出诊断。


应何时就医?

当出现疑似症状时,需要立即就医,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判断是否患有疱疹性咽峡炎。此外,对症治疗期间如果出现持续高热不退精神萎靡、呕吐,也请及时咨询医生。


地址:吉林市丰满区恒山东路龙城帝景小区南门吉的堡幼儿园
电话:15981102876
隐私条款协议
招聘电话:0432-68883777

招生热线
0432-68883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