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情感暴力”正在祸害千万孩子,也许你就是这种父母

资料更新:2020-11-21
浏览次数:220

1.衣食不愁的孩子,其实很“饿”

微博上有一个热门话题:老一辈糟糕的育儿建议有哪些?几万人参与讨论,诉说着那些代代相传的育儿问题。

“对孩子吃穿特别上心,但是对孩子的情感却完全漠视”;“不停告诉孩子家里穷,告诉孩子他们有多辛苦”;

“认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孩子是不能进行沟通的,服从才算是好孩子”......

这一句句的吐槽,都是一个个孩子成长路上可能遇到的伤痛。身体也许没有伤疤,可心理的创伤一点也不少。

这些轻视与强势的背后,可能都在暗示父母在养育方面经常会有的问题——情感忽视。

他们和孩子生活在一起,他们和孩子每天会说很多话,却没有看到孩子的情感需求,没有听到孩子内心的呐喊。

心理学家乔尼斯·韦伯提出过一个概念——童年期情感忽视,指的是童年时期父母没有给孩子足够的情感回应,给孩子造成的心灵创伤

这种方式非常不易察觉,表面上看和健康的养育模式没有什么区别,但是本质上却区别巨大。对孩子造成伤害的父母也许是真心实意爱着孩子的,只是他们不懂得如何正确爱孩子。

那些被“假装爱着”的孩子,也有着“有苦难言”的伤痛说父母没有付出,可他们又真的付出了很多,说父母给了他们足够的爱,可是父母却也真的在情感上忽视了孩子。

2.那些被冷漠对待的孩子,长大了

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孩子,都需要与他人建立联系。这源于人类在远古时代,必须群居生活才能抵御野兽,与别人一起抱团取暖、互相保护,使人感到安全。孩子的安全感,更需要从他人的言行中获取,需要感受到“有人和我在一起”。

我们可以理解为,孩子的世界是没有镜子的,父母就是孩子的“镜映”。父母冲孩子笑,孩子就笑,因为他们的“镜子”里,看到的是温暖,是被看见。父母对孩子冷漠,孩子会恐惧,会自我怀疑,他们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做错了事情,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不被爱。长大后,一个人会不断重复童年令人沮丧的经历。生活中遇到对他们冷漠相对的人,不管是不是他们的问题,不管别人的冷漠是不是冲他们,他们都会回到紧张、自责的模式。就像一座孤岛一样,自己走不出,别人进不来。

这些孩子会长大,会成人,甚至会成为世俗眼中的优秀人才,但是他们心里的痛,丝毫不能被名利所掩盖。

3.那些父母,为什么要这样对待孩子

被不友好对待的孩子,心里一定都想过一句话:等我当了父母,我一定不会像我爸妈这样。但是等我们真正成为父母,才发现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真的微妙而又难以控制。恐惧与自恋,是多数为人父母难以克制的情感。

4.为人父母,不要太“任性”

著名心理咨询师武志红老师曾经说过,在中国想要做皇帝太简单了,生个孩子就行了。因为给予孩子尊重是很难的,尊重孩子就意味着克制自己,居高临下的支配感,才更加轻松。可正是因为如此,父母才不应该太“任性”,不能按照自己的“默认设置”教育孩子。

像对待别人一样对待自己拒绝自己内心尖酸刻薄的声音,当想要自我否定的时候,试着去打败心里那个否定你的“小人儿”。

察觉到破坏性的自我愤怒,察觉自己想要愤怒,想要对孩子的愤怒的时候,到底是什么原因。

像安慰别人一样安慰自己,如果别人总是喜欢向我们倾诉,觉得你充满同情和关怀,那么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帮助自己。

④ 培养内心坚定而有爱的声音,像理想父母一样,安慰自己,看到自己的闪光点。

⑤ 允许自己做个普通人,可以犯错,可以不完美。相信自己,你可以变成一个全新的你,变成一个全新的父母。

你越关心自己,越爱自己,越重视自己,也就能更好地理解孩子。

地址:吉林市丰满区恒山东路龙城帝景小区南门吉的堡幼儿园
电话:15981102876
隐私条款协议
招聘电话:0432-68883777

招生热线
0432-68883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