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被抢.教孩子去争抢回来,还是教孩子谦让?

资料更新:2014-11-11
浏览次数:332

       有些家长觉得孩子很“独”,自私、占有欲极强,不懂得与人分享,担心孩子日后与人难相处。而跟只争不让的霸道孩子相反,过分谦让的孩子不懂如何争,只知一味退让,家长又担心这样会在充满竞争的社会里吃亏。
 
       ★“争”与“让”,到底哪个才是孩子最需要的?
 
 

>场景1:“争”:绝不能吃亏

幼儿园里,一个小女孩的玩具被一个小男孩抢走,小女孩挥起手给小男孩来了一耳光。老师询问小女孩为何打人时,小女孩振振有词地说:“我妈妈说了,谁要欺负我,我就打他,可不能吃亏。”

>场景2:“让”:她怎么都不跟人争?

幼儿园里,羽羽看见地上的正方体玩具很喜欢,便把小手撑在上面,高兴地玩着。这时过来一个小男孩,要抢这个玩具,羽羽立刻让开了。羽羽总是这么谦让,从来不和小朋友争,哪怕是非常喜欢的东西,她都会让给别人。妈妈很着急,面对她喜欢的东西,她怎么都不跟别人争呢?

分析:可以看出,那些只争不让的霸道孩子实在是不讨人喜欢,但那些过分谦让的孩子事事处处都只知道退、忍甚至懦弱,也让家长着急。其实强与弱,都是孩子天生就有的性格。无论性格强与弱,都不是孩子的错。关键是,如何调整好这个“度”,让孩子做一个既不霸道欺人,也不隐忍自我的豁达孩子。这就要求家长教给孩子适度的“争”与“让”,不仅懂得如何对别人“让”,也要学会向他人“争”,表达自己的想法,满足自己的心愿。
★3招让孩子掌握“争”与“让”的度

心理学家指出,孩子正确、健康的分享互动过程,并不是简单的出让和占有。正确的“争”与“让”包含三方面的特征:

1.孩子懂得尊重自己的意愿。

2.在满足自己愿望的基础上,孩子能够理解对方的需求。

3.找到解决方案,并达成共赢。

在一个健康的互动过程中,孩子是不以压抑自我需求为代价的,他和伙伴“争”的是自我意愿被充分尊重。然后,体会到对方的情绪,愿意去满足对方所做出一定程度的妥协,“让”出自己的利益,达到共赢的目标。

整个过程中,争与让都是发自内心的。如果是为了得到夸奖而做出的虚假谦让,或者为了逃避而做出的忍让、赌气的谦让,就背离了快乐共享的目标,在孩子心理上都不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北京东路138号恒茂都会小区
电话:18970901818
隐私条款协议
招聘电话:0791-86178228 86178229

招生热线
0791-86178228 86178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