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爱与幸福,我们的脑海很快就会勾勒出一幅完美的照片: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共享美好的时光,一边玩闹,一边微笑。照片中的父母竭尽全力为孩子提供温暖的家,让孩子丰衣足食,尽可能地陪在孩子身边。但在这样一幅景象里,孩子却有可能是孤独的,他们甚至会说:“我的父母从未爱过我”之类的话。为什么一个看似幸福的家庭,最终养出了一个内心孤独、缺爱的孩子?爱是一种感觉,如果一个人感受不到爱时,他可能遭受过一些无意识的伤害,比如:情感忽视。聊起孩子受到的伤害,人们第一反应是孩子受到的那些身体上的暴力对待,或者他人的嘲笑、责骂、贬低等等,而情感忽视是一种更为隐蔽、不易被发现的伤害。什么是童年的情感忽视?情感忽视是美国心理学家乔尼丝·韦布提出的概念,她在《被忽视的孩子》一书中写道:这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家长都有过让孩子失望的教育失误。但真正有害的,是父母对孩子的情感忽视,对孩子情感需求一直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在一个完整、完美的家庭,孩子确实得到了很好的照料,没有打骂,鲜少发生较大的冲突,孩子却可能非常缺爱。简单来说,即孩子没有得到足够多的关注,家长没能对孩子的情感需求给予足够多的支持和回应。当孩子需要父母的安抚、安慰时,他们要么不在身边,要么情感上没有与孩子在一起。情感忽视藏在父母的“不作为”当中,而不是“作为”当中。比如家长没有耐心看一眼孩子精心画好的画;孩子倾诉时,他们总是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孩子开不开心,他们从来不放在心上……家长的“不作为”,阻碍了孩子用健康的方式释放情绪、感受。情感忽视有一些明显的表现,我们简单地总结了几点:① 直接忽略孩子的情感需求,不在场或是无回应(孩子不被回应)② 否认或者批判孩子的情感需求(孩子不被理解)③ 对孩子某一方面足够关注,比如学习、未来,疏忽了对孩子其他方面的心理支持,不重视孩子的感受(孩子不被看见)读到这里,父母可能开始自省和担忧,其实,养育孩子,父母无法避免偶尔出现以上这些情感忽视行为。我们要警惕的是,长时间重复的忽略模式。一个孩子如果总是被父母忽视,孩子感受到的,是深深的“被拒绝感”。他们觉得父母并不在乎自己,然后开始自我怀疑:是不是我不够好,不值得被爸爸妈妈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