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起成长,是最好的教养
孩子的问题,首先是父母的问题。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多时候父母缺少的不是方法,而是方法背后的心态。
1.家庭环境
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其实也是父母自我修复的过程。我们需要审视自己的教养方式,却无须仿效别人的教育模式,只需从中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就是最好的。培养孩子,家庭环境的影响是第一因素。一个生活在经常吵架、火气四溢家庭中的孩子,会受到巨大的心理伤害和情感伤害,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会父母暴躁的脾气、吵吵闹闹,长大后绝不能沉稳处事。
家庭,是孩子接受启蒙教育的第一站。家庭对于孩子而言,其重要性不止体现在“现在”,而且关系到“未来”。孩子小时候的家庭生活,对他将来的影响非常大,或者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未来。所以说,要想培养人才出众的孩子,父母首先就要为孩子营造一种平静的心理和情感环境。
2.清楚的告诉孩子:你爱他
孩子们需要爱。尽管每个人都需要爱,但是孩子更为需要,这就像一棵新生的树苗比一棵长大了的树更需要阳光和水分一样。孩子得到爱,才能去爱别人;得到爱,才能去爱生活。正如蒙台索利所说:“没有爱,一切都是枉费。”
如果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那无疑是父母最大的失败。
作为父母,必须要告诉孩子“我爱你”,告诉他,无论他做错了什么事,无论他的成绩好坏,无论别人是否看得起他,父母永远都爱他,他永远是父母最珍爱的宝贝。
3.夫妻教育立场要一致
人从小就具有自我保护的本能,懂得“趋利避害”。当孩子犯了错,父母中一方责罚他们时,孩子会本能地寻找庇护。此时如果另一方站出来跟爱人“唱对台戏”,恰恰中了孩子的下怀。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形成惯性思维——总会有人来帮我,即便我做错了。父母对待孩子的立场分歧,容易让他们变得遇事就依赖别人,喜欢逃避,甚至养成回避性人格。
所以在教育孩子时,父母一定要保持一致,即使有不同的看法,夫妻两人可以私底下达成一致,而不要当着孩子的面纠正,甚至去吵闹争个对错。这样会伤害母子或者父子感情。
4.教育,从来没有被单纯定义为“如何管孩子”,良好的教育应该是父母在自我成长的同时,教会孩子如何管自己。
不是会生孩子就会做父母,在当代,做个好家长必须要学习,教育的真正准备是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