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春季传染病

资料更新:2021-03-17
浏览次数:801

春季万物复苏,环境中的病毒、细菌等致病微生物也开始活跃起来。再加上气候变化反复,人口流动频繁等因素的叠加,使得春季成为传染性疾病的高发季节。

春季常见的传染病有哪些呢?

一、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 

主要症状: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

二、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传播途径:麻疹传染性极强,主要通过打喷嚏、咳嗽和说话等途径传播。

主要症状:前驱期:出现38度左右的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出疹期: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等。

三、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

传播途径: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主要症状: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

四、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

传播途径:早期患者及隐形感染者均为传染源。病原体主要通过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唾液传播。

主要症状:部分患者可有倦怠、畏寒、食欲不振、低热、头痛等症状,随后则出现一侧腮腺肿大或两侧腮腺同时肿大,2-3日内达高峰,面部一侧或双侧因肿大而变形,局部疼痛、过敏,开口及咀嚼时疼痛明显,吃酸性食物时胀痛加剧,常可波及邻近的颔下腺、舌下腺及颈部淋巴结。

五、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主要症状: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

我们该如何正确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发生呢?

一、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家长可以通过给孩子接种疫苗来达到预防传染病的效果。

二、开窗通风

幼儿园每天对教室以及幼儿使用的毛巾、餐具、玩具等进行消毒,做到一用一消毒。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建议家长在家中也应定时开窗通风,并将个人用品、毛巾、牙刷、餐具等定期消毒或更换。

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在幼儿园我们教育孩子要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这样能有效防止细菌的滋生,从而预防因细菌引起的传染疾病。另外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应用卫生纸掩盖,用过的卫生纸不要随地乱扔。家长应给幼儿勤换、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个人生活用品要和孩子分开,不能混用。

四、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

小朋友在幼儿园做一些户外的体育活动,让孩子从根本上增强体质。春天人体新陈代谢开始旺盛起来,正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机,家长应经常带孩子参加体育运动,经常锻炼,增强抵抗力。

五、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

幼儿园经常教育小朋友要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做到营养均衡、提倡样样都爱吃。多吃清淡、高维生素、富含优质蛋白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新鲜蔬菜、水果等来增强体质免疫功能。幼儿园保健老师也会根据幼儿每日的膳食做好营养分析,保证幼儿的均衡膳食,促进其身体健康的成长。同时家长要让幼儿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充足的睡眠能抵消疲劳,调节身体机能,增加免疫力。

六、尽量少去公共场所

春季气温回升,加之春季出游,接触的事物和人群增多,加重了交叉感染的机率,处在身体发育初期的幼儿,各项身体机能还不健全,且抵抗力较弱,更容易遭受流感的“袭击”。因此请家长尽量让孩子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减少到人群密集的地方。

地址:南昌市青云谱区朱桥东路恒茂英伦国际小区内
电话:18970901818
隐私条款协议
招聘电话:0791-88200226 18170081199

招生热线
0791-88200226 181700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