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是传染病的好发人群,幼儿园时传染病的集散场所。每天幼儿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幼儿园,由于他们的免疫系统功能尚未发育完全,抵御各种传染病的能力较弱,一旦传染病发生,易于传播和流行,并可能扩散到家庭和社会。因此,幼儿园应及早采取有力的防控措施,多幼儿中的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有效防控幼儿园传染病,保护幼儿的身体健康,维护幼儿园正常的教学秩序。1、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临床症候群,多数病例临床表现较轻,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病例出现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引起脑炎、心肌炎、肺水肿、弛缓性麻痹等症状,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导致死亡。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包括柯萨奇病毒A组、肠道病毒71型(EV71)、埃可病毒的某些血清型等。 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
隔离期限:自发病日起14天。
2、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为主。在学校及托幼机构易造成暴发流行。临床特征为发热及腮腺肿、痛。腮腺炎病虽不可怕,然而其并发症却十分可怕。可能导致:(1)男生睾丸炎,若治疗不及时出现睾丸萎缩而引起无精症,故而不生育;(2)脑膜脑炎:在腮腺炎肿大一周后出现嗜睡、呕吐、头痛、颈项强直、发烧39度以上,一般无抽搐。隔离期限:至腮腺炎完全消肿后3天为止,自发病起约三周时间。
3、水痘 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园形的小水疱,24小时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然后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临床上往往丘疹、水疱疹、结痂同时存在,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躯干,继头面、四肢,而手足较少,且瘙痒感重。接受正规治疗后,如果没有并发感染,一般7-10天可治愈。传染源主要是病人。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染和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的接触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多见。由于本病传染性强,患者必须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为止。
隔离期限:至水痘疱疹完全结痂为止,但不少于发病后7天。
4、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3天: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3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惟一的传染源。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极少见。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传染期一般为出疹前5日至出疹后5日,以潜伏期未到出疹后1、2日传染性最强。
隔离期限: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隔离至出后10天。
5、风疹 风疹是一种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开始一般仅有低热及很轻的感冒症状。多在发病后1到2天出现皮疹,出疹迅速由面部开始发展到全身只需要1天的时间,发热即出疹,热退疹也退,枕后、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风疹患者、带有风疹病毒却没发病的人和先天性风疹患者是此病的传染源。儿童及成人都可能得此病,发病前5天至7天和发病后3天至5天都有传染性,起病当天和前一天传染性最强。感染后基本上能获得永久保护。空气飞沫传播是风疹的主要传播途径,日常的密切接触也可传染。
招生热线
0791-88200226 181700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