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手足口病是什么?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常见的传染病,以发热、口腔黏膜疱疹或溃疡、手、足、臀部位皮肤出诊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会出现的严重的并发症,如脑炎、脑干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肺水肿、肺出血、心肺功能衰竭等。
病原体:肠道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体。
同一名幼儿会多次得手足口吗?
手足口病绝大多数患者会对感染过的肠道病毒血清型产生保护性抗体,因此,感染同一肠道病毒血清型而重复发病的几率较低。但因多种肠道病毒血清型均可引起手足口病,且相互之间无交叉保护,因此同一儿童可能因感染不同肠道病毒血清型而多次发生手足口病。
检疫期:21天
2如何发现?
第一点,普通病例:急性起病,发热,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不发热,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第二点:手足口病的疱疹,并不仅限于“手”“足”“口”这三个部位。很多不典型的疱疹会出现在其他部位,形态也各有不同;
第三点,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
1.持续高热不退
2.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
3.呼吸、心率增快
4.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
5.高血压
6.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7.高血糖。
3怎么传播?
第一点,手足口病的传染源主要是患手足口病的儿童和病原携带者。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都可能感染;
第二点,幼儿当然不大可能直接去摸别人的“便便”。但如果一个手足口患儿上了厕所没洗手就摸了玩具呢?幼儿再摸这个玩具的时候就间接接触了患儿的“便便”。或者这个患儿并没有上厕所,但是他手上有疱疹,他用这只手去摸了玩具呢?又或者这个患儿没有用手去摸玩具,但是他打了个喷嚏,而恰好幼儿又离他很近等都可能被感染;
第三点,你可能会想,幼儿天天就在家里不出门,接触不到别的生病的孩子,肯定没事。No!不光孩子能传播,大人也能。只是由于成人的免疫系统比较完善,感染了一般不发病,没什么症状,但是依然会传播病毒!所以说成人也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
4潜伏期?
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为3-6天,发病初期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如发热、咳嗽、流鼻涕、恶心、呕吐等,发热情况可持续4-5天。手足口病的其它症状中,口腔黏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一般无疼痛及痒感,痊愈后不留痕迹。
5怎么预防?
第一点,勤洗手:饭前便后,接触孩子前,处理粪便后均要洗净双手,如有呕吐物要终末消毒;
第二点,勤消毒:每餐清洗、消毒孩子使用的餐具、每天消毒孩子的玩具和其他物品;
第三点,勤通风:每天开窗通风5-6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第四点,勤观察:一旦发现孩子口腔、手、足、臀等部位有皮疹,需尽早就医, 及时隔离;
第五点,落实晨检:加强落实晨检制度,发现疑似患儿及时隔离,加强对幼儿巡视;
第六点,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带孩子参加集体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