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这4件事上越能忍,养出的孩子越自律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一定要放平自己的心态,切忌用力过猛,因为很多时候,“收”比“放”更重要。但也要知道的是,但凡那些孩子成才的父母,一般都有一颗很大很大的心,他们很多时候都很能“忍”。
对孩子真正的爱,不是过度干预,而是适时放手。
一只风筝能不能飞向高处,全看放风筝的人愿不愿意松线。
事实也证明,父母在这4个方面越能忍,孩子长大越优秀。
忍住“不插手”,孩子更独立
我们先来个小测试,当你看到下面这个图片中的小男孩穿衣服怎么都穿不进去的时候,你觉得应该帮帮他吗?图片中的小男孩,是美国正面管教创始人简·尼尔森(Jane Nelsen)博士的曾孙子,80岁的她来中国巡回讲座时,特地分享了这组穿衣照片,一张张放出来,到第3张还没穿上!然而,简奶奶并没有上去帮忙,等啊等啊等啊——到第4、5张照片,哇,小家伙竟然自己搞定了!全场爆发了欢呼声,忽然,又安静了,似乎每个人,都陷入了深思。但如果孩子已经具备了做一些事情的能力,我们还是事事都帮忙,会让孩子产生依赖父母的心理,认为什么事情都会有父母来帮我完成,这样以后孩子遇到任何事情都不会想着自己去尝试。 如果养育者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距离孩子太近,过度包办代替,过度控制,过度指责,就构成了对孩子自我功能的剥夺。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就会有很多人格不独立的表现,好像一定要有人补救性地帮他做点什么,他才是一个完整的人。
很多时候是父母害怕孩子受伤,或是担心孩子不会,就很快地出手帮助孩子做很多很多的事情,其实这样是抢掉了孩子能够自己胜任的机会。
“家长应该随着孩子的长大而逐渐放权,三五岁的时候告诉他们怎么做,七八岁的时候给他们一些授权,读了大学以后,他们就应该完全做自己的主人。”
为了孩子将来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人,父母,一定要知道孩子在每个年龄应该具备的能力,然后忍住,别插手。



忍住乱糟糟,孩子更有创造力
有孩子的家庭可能都会遇到这个问题,其实家里适当乱一点没关系,还有助于孩子的大脑发育。孩子脑内的神经发育就像在编制一张网(大脑神经元间链接)。家里乱,孩子能看到、摸到的东西多,网就编得又快又好。若家里太整洁,孩子看到的、摸到的东西少,网就编得慢或编得差一些。在孙俪和邓超的家里,墙壁上全都是孩子的涂鸦,孙俪曾在微博感叹,自己一开始经常抱怨,想要阻止孩子们的乱涂乱画。邓超却说:“墙纸可以换,但孩子的灵感被抹杀掉就没了,孩子这叫创作!”看似“放任自流”,但实际上,这样的教育却超脱了传统教育拘泥的弊端,孩子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也往往会更优秀、更聪明,而且更快乐。所以,父母,忍忍,如果实在忍不了,就在家里专门开辟出一个小地方,让孩子随便折腾,定期清理就可以了。
忍住唠叨,孩子的心才能靠近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