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儿在雨雾氤氲中浸染,粽子飘摇着熟糯米的软香,艾草妆点着门檐下的静谧。端午的习俗中更有一份难忘的纪念……为了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和相关故事,体验端午节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让幼儿在体验、感受、参与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感官来探究和感知端午节的传统习俗,老师带着孩子们一起进行了端午节系列活动。
艾叶净手
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古代常用艾草防瘟疫,所以在端午节用艾叶水洗手、洗澡的寓意即是驱邪避瘟。


雄黄画额
端午节时以雄黄抹小儿额头的习俗,说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式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以镇邪。


戴五丝
彩线轻缠红玉簪,小符斜挂绿云鬟。在端午节戴五彩绳是一种俗信求吉的需要。人们认为这样能够帮助小孩祛灾强身,一旦戴上之后就能无灾无祸的平安长大,所以五彩绳代表了长辈对晚辈的一种祝福。我们也给孩子们准备了五彩绳,愿每个宝贝都能健康平安~
佩香包
端午是农历的五月,正是蛇虫鼠蚁非常多的时候,因此制作香包可以防止蚊虫叮咬,利用它们的气味和药用价值驱赶这些害虫,而且香包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和颜色,美观大方,可以挂在脖子上,也可以带在手腕上,不仅可以驱避蚊虫的功效和而且还有祈求安康的美好寓意~
包粽子
端午节的特色食品——粽子。瞧~折粽叶、填糯米、放馅料、裹粽叶、扎绳子······一个可爱的“小粽子”就包好啦!
三角粽、四角粽、牛角粽、长条粽······好多种包法呀!快让我也试一试~
挂菖蒲
菖蒲中含有芳香油,它们和蒜一样都有杀菌作用。端午期间,时近夏至,正是寒气暑气交互转换之时,从饮食到穿衣、行动都得注意。所以在端午节这天,人们常常以菖蒲作宝剑,认为可以退蛇、虫、病菌等。


品味端午
端午节当然少不了粽子飘香,端午吃粽子,是中国南北方都有的传统。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为了保护屈大夫的身体,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投入江中。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吃粽子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一起来品尝粽子的香甜,让节日记忆更加深刻。

香囊送祝福
迎端午送祝福小香囊传真情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大班的宝贝们走进华地润园
传递浓浓“艾”意
香囊高挂,健康天天陪身旁;粽子尝尝,幸福久久万年长,愿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和弟弟妹妹们端午安康、吉祥!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活动中增加孩子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在寓教于乐中传承了端午传统文化,孩子们在感受传统节日乐趣的同时也能增强民族自豪感~端午节将至,合肥吉的堡润园幼儿园祝所有小朋友、大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