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着改变你的表扬方式

资料更新:2019-09-10
浏览次数:335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给予最多的就是表扬和鼓励。可是,这个简单的表扬背后,其实学问可大了!如果表扬的姿势有错,可能还会给孩子造成方面的影响。

 

成长性思维模式和固定思维都是什么意思?正确表扬孩子的姿势是什么?我们来听听来自教育一线的经验吧!

 

你的成果是考努力来的,如果你加以改进,你会更加成功!这种思维,就是我们今天要聊到的 “成长性思维”。

 

表扬的两种方式

 

成长性思维和固定性思维其实我以前聊到过,几年前参加学区的教师培训,接触到了两个新词——Growth Mindset(成长性思维)Fixed Mindset(固定性思维)。30多年前,斯坦福著名的心理Dr. Dweck发现,思维可以改变人的一生!于是她重新定义了“Mindset” 这个词——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而这种思维模式,是可以通过家长的表扬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这一次小杨老师想跟大家分享几个用成长性思维来表扬孩子的例子。

 

Dr.Dweck做了一系列实验。有一个实验是两组儿童来完成一个拼图测试。他们分别得到“你是聪明的”和“你是努力的”不同的称赞。接下来,他们可以选一组更容易的拼图或者更难的拼图。

 

前一组的孩子大部分选择更容易的,因为他们想保持“我是聪明的”形象;而后一组,大部分选更难的,想继续挑战自己。

 

这两组孩子就分别代表了两种思维——

 

经常被固定型思维称赞的孩子更加注重事情的结果,不愿意挑战自己;

 

而经常被成长型思维称赞的孩子更加注重事情的过程,愿意接受挑战,愿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在研究了成千上万孩子的行为后,她发现有的孩子很容易被困难击倒,而有的孩子却坚信他们自己可以通过努力让自己变得更聪明,因此他们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经历,从而达到更多的成就。

 

什是成长型思维?

 

Dr.Dweck在TED上有一个演讲——“The Power of Yet”。小杨老师理解为“‘还没有’的力量”。在演讲中Dr. Dweck提到她从芝加哥的一所中学得到的启示,

 

在那所学校中考试不及格的孩子不会被得到一个冷漠的评价(比如:不及格、F),而是“not yet”(还没有)。“不及格”与“还没有”就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思考方式。

 

得到“不及格”的孩子被判定为失败者,而“还没有”的孩子却是在学习的路上,只是尚未达到目标而已。这种方法极大地鼓励了孩子的学习动力,很多孩子的思维方式改变了——我不是失败者,我是一个尚未达到成功目标的努力者。

 

在Dr.Dweck的研究里,人的思维模式可以分为两种:

 

拥有固定性思维(Fixed Mindset)的人觉得人的智力和天赋都是与生俱来无法改变的,对于失败的结果,他们趋向于逃避;

 

而拥有成长性思维(Growth Mindset)的人觉得人的天赋只是人生的基本,会用积极的想法来面对生活的各种问题。

 

 

拥有固定思维模式的人,想法常常是这样的:

 
 
 
 
 
 

1. 这事要么我就能做好,要么我就做不好

2. 如果我失败了,那就说明我不够好

3. 我不喜欢被挑战

4. 我觉得别人的反馈很针对我个人

5. 如果你成功了,我感到威胁

6. 如果一件事情很难,我会放弃

7. 我的能力决定了一切

 
 
 
 
 
 

 

而拥有成长性思维模式的人,想法通常是这样:

 
 
 
 
 
 

1. 我可以学习任何我想学的内容

2. 我从我的失败中吸取经验

3. 我想要挑战我自己

4. 我觉得别人的反馈很有建设性意见

5. 我会从别人的成功中受到激励

6. 尽管有时候会受挫,我会坚持

7. 我的努力和态度决定了一切

 
 
 
 
 
 

 

 

用成长性思维表扬孩子

 

说到这里,其实表扬也是有技巧的。比如,孩子有一次考试考得不错。此刻有两种表扬方式,想一想,哪个是成长性思维呢?

 

方法1: 考得真不错,我知道我的宝贝最聪明啦!

 

方法2: 你看你这次,做题很细心细致,复习也花了不少时间,还检查了三次,所以你能取得这样的好成绩!

 

答案很显而易见——方法2是成长性思维,因为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考试的成绩,由此尝到了胜利的果实。通过这件事情孩子也会明白,胜利是可以通过汗水换取的。

 

再看看方法1,“聪明”这种属性,看上去好像是生而获得的,再怎么努力,也不能改变“聪明”这个事实,所以既然聪明,也就没有努力的必要了。反之,如果考试失败,既然不聪明,努力起来也没有用了。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科学家所定义的“努力”,并不仅仅是中文里面的“刻苦”和“用功”的含义,更有一种“重视过程而非结果”的思维方法。

 

有的孩子可能努力了,但是依旧没有获得成功,那么这种表扬方式错了吗?

 

非也。

 

如果我们换一个“重视过程而非结果”的思路,那么这件事情即便失败也是有意义的,我付出了,收获了这个过程,而结果如何也许也没有那么重要了。

 

思维小测验

 

 

这里我想分享一个以前给大家看过的小测验,来看看你或者娃的思维模式到底是哪一种!这是小杨老师当年参加培训从讲师那里偷师回来的。为了方便大家阅读,我把原文翻译成中文,大家可以带孩子一起来做一下这个小测验:

 

第一步:判断对错

  1. 我不能改变我的智商

  2. 当我不能理解某一个问题,我会慢慢静下心去想

  3. 我害怕学术上的挑战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经开区佛掌路与北海路交口
电话:15256013966
隐私条款协议
招聘电话:18155157163

招生热线
18155157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