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思源”
“羊羔跪乳”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感恩节是西方的传统节日,但是感恩一直也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物质丰富的今天,家长如何引导孩子理解感恩、学会感恩?
不妨和孩子一起试试这5个方法。
方法1
约定“感恩时间”
晚饭过后,爸爸妈妈和妞妞像往常一样谈论起“今天值得感恩的人和事”。爸爸谢邻居李叔叔早上让自己搭便车上班,妈妈说要谢谢同事小王阿姨帮自己准备会议材料。妞妞也想起一件值得感恩的事:“今天在蓬蓬耐心的帮助下,我终于学会了跳绳,还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细心体会,我们身边的很多事都值得感恩,所以要把握生活中的平常时刻,和孩子一起营造一个专属的“感恩时间”,以此激发孩子关心、关怀的情感。温馨愉悦的亲子交流,既能让孩子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也能引发他们内在的情感共鸣,使其拥有一颗感恩之心。
方法2
把感恩“说”出来
歆歆从新闻里听到:新冠肺炎爆发之初,84岁的钟南山爷爷在没有买到高铁票的情况下,补票坐在餐车上第一时间赶到武汉,每天不辞辛苦地研究打败新冠病毒的办法……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歆歆把钟南山爷爷的故事画成一本书,想让更多的人认识钟南山爷爷,并表达对钟爷爷的感恩之情。
当孩子感受到生活带来的美好馈赠,并表现出感激之情时,需要引导他们将内在的情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说简单的一句话、一个拥抱、一次表演等。情感的表达能加深孩子对感恩的理解,让心灵被爱意和幸福充盈,唤起他们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愿望。
方法3
请孩子当“小帮手”
周日,爸爸妈妈邀请佳佳当一天“家务小帮手”,扫地、擦桌子、择菜、洗碗……忙碌的家务劳动让佳佳深有感触:“原来每天的家务劳动这么多,爸爸妈妈真是太辛苦了!”从那以后,每当爸爸妈妈下班回到家,佳佳都会替他们拿拖鞋、捶捶背,大家都夸佳佳“长大了”。
父母的爱是无微不至的,即使有时感到疲惫,也极力扮演着孩子心中无所不能的“超人”形象,这在缺乏实践体验的孩子看来往往成了“理所当然”。不妨试着在孩子面前“示弱”,放手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让孩子感受和体验生活的艰辛,感悟和理解家人的爱与付出。
方法4
带孩子参与公益活动
爸爸妈妈经常带着浩浩一起参加公益活动:陪小区独居的爷爷奶奶聊聊天,将多余的生活用品送给贫困地区的小朋友,为受灾地区捐款、捐物……各种公益活动让浩浩感恩自己生活的富足和美好,也更乐于关心身边有需要的人,并为自己有能力帮助他人感到开心。
学龄前儿童的社会阅历浅,且有鲜明的“自我中心”倾向,他们还不太懂得关心他人。参加公益活动,不仅可以让孩子知道身边有很多人需要帮助和支持,而且能更加珍惜自己拥有的幸福生活;还能推己及人,设身处地感受他人的处境,激发孩子的同情心,学习分享、合作和关爱他人。
方法5
和孩子一起阅读“感恩”故事
睡前,妈妈和洛洛一起读《阿莫的生病日》:“动物园管理员阿莫非常关心动物,每天陪它们做游戏、讲故事。一天,阿莫生病了,动物们都来看望他……”从故事中洛洛明白了“关心朋友才会得到朋友的关心”的道理,于是在生活中友善地对待他人,也因此交到了很多朋友。
年幼的孩子在阅读时,会很自然地将故事主人公的情感、经历迁移到自己身上,产生共情。因此,成人可以在孩子接受故事、分享故事的过程中启发孩子,重新认识自己与父母、同伴、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学习表达和回应感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