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早晚温差大,早上穿着不错可是一到中午就满头大汗,中午穿着正好等到太阳落山就开始变凉了,感觉这衣服好像怎么穿都不对,一不小心还感冒了,这可要愁坏爸爸妈妈了。
宝宝穿的过多容易引发的健康问题:
1、捂热综合征
宝宝的身体被厚厚的衣服限制,产生的热量无法及时散发,衣服里的温度就会越来越高,宝宝年纪小、表达能力差,长久的高温会导致宝宝高热、脱水、缺氧、昏迷,甚至呼吸、循环系统衰竭。这是很有“中国特色”的病,多见于新生儿和婴儿,有些宝宝抢救过来了,却留下了无法治愈的脑损伤。
2、更易感冒、发烧
宝宝穿得太多,容易出汗,若出汗后,家长们没及时发现,增减衣物,冷风一吹,反而更容易受凉。而发热之后的捂汗行为更加危险,热量无法散发可能导致体温持续上升,甚至达到42℃以上,短时间内大量的出汗还可能导致孩子脱水、休克。
3、可引发皮肤病
孩子的新陈代谢本来就比较旺盛,过多的衣服也让他们更容易出汗,这样一来,痱子、毛囊炎、湿疹、脓疱疹等皮肤疾病也更容易找上门来。
三暖二凉穿衣法
适当的“秋冻”可以增强幼儿的免疫力,但孩子秋天到底穿多少才合适呢?
千万别天一冷就狂加衣,在此,提醒妈妈们:宝宝的抵抗力弱、自身体温调节能力和御寒能力都相对较差,穿太多反而容易捂出病。
秋天要用到我们熟悉的“三暖二凉”穿衣法则。所谓的“三暖二凉”分别指的是:背部暖、腹部暖、足部暖、头部凉、心胸凉。
二凉
是指头部和心胸要凉。孩子经由体表散发的热量,有1/3是由头部发散的,如果头部捂的过热,容易引起头晕头昏、烦躁不安。所以,在室内、风和日丽的天气,要保持头凉,才能使孩子神清气爽。心胸凉,是指给孩子上身穿的衣服不要过于厚重臃肿,以免胸部受压,影响正常的呼吸与心脏功能。二凉:是指头部和心胸要凉。孩子经由体表散发的热量,有1/3是由头部发散的,如果头部捂的过热,容易引起头晕头昏、烦躁不安。所以,在室内、风和日丽的天气,要保持头凉,才能使孩子神清气爽。心胸凉,是指给孩子上身穿的衣服不要过于厚重臃肿,以免胸部受压,影响正常的呼吸与心脏功能。
三暖
一是背暖。背部保持适度温暖利于孩子体内阳气生发,可预防疾病,减少受凉感冒的机会。二是肚暖。腹部保暖,最好给孩子戴个棉肚兜,既能维护孩子胃肠道的功能,促进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又能防止肚子因受凉而引起的腹痛、腹泻等症状。三是脚暖。脚部皮下脂肪层薄,保温性能差,又远离心脏,血液循环较差。足底的神经末梢非常丰富,对外界寒冷最为敏感。双脚受寒后,就会通过神经反射,引起上呼吸道黏膜的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抗病能力下降,易患感染性疾病。
3.注意更换,保持干爽
秋季孩子衣物容易受潮或沾染细菌。家长要记得给孩子经常换洗并单独存放,以免沾染病菌。孩子的房间保持干爽,经常通风、晾晒也大有裨益。准备汗巾,以免孩子在冷热交替又大量运动出汗后被风吹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