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交替,病毒也开始肆意流行,流行性疾病也进入高发期。对于免疫系统发育还不够成熟的儿童来说,一些细菌、病毒便会趁虚而入。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知识!
一、腹泻
腹泻症状:腹泻也称为流行性腹泻,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潜伏期2-3天,初期常伴有感冒症状,多数患儿还会有发热现象,体温在37.9-39.5℃,继之出现吐泻症状,大便呈白色、黄色或绿色蛋花样,带少许黏液,无腥臭味,每天10次左右。秋季腹泻一般持续3-9天,前3天症状最严重。
预防措施:
1.家长一定要注意家庭的饮食卫生,餐具进行消毒,肠道传染病期间,尽量少带孩子在外吃零食、就餐。
2.生食瓜果要洗净,孩子要勤洗手,不要吸吮手指。
3.在腹泻流行期间不要接触患儿,不要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的地方。
二、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症状:腹泻、呕吐、反胃、恶心和胃痛,其他包括发热、头痛和全身酸痛等。多数患者发病后1-3天即可康复。
预防措施:
1.洗手,诺如病毒是一种常见的传染性肠胃病,主要是通过食物来传染发病的。所有,我们一定要特别主要饮食习惯,做好饭前便后要洗手,掌握“七步洗手法”,用洗手液或肥皂认真清洗双手。
2我们时常吃的蔬菜水果一定要清洁干净,吃的食物要煮熟煮透。
3.居住环境勤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减少去人多拥挤的地方。
4.出现呕吐、腹泻等肠胃症状,应尽早到医院就诊。切勿送到学校,患儿应隔离至症状消失后三天,持医生开具的复课证明方可返校。
三、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秋季气候干燥,极易引起上火,而上火则是引发上呼吸道感染的导火索,这是因为咽喉部干燥,孩子的抵抗力就会下降,这时若受到病毒的侵袭,就容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出现发热、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咳嗽等症状。
预防措施:
1.据天气变化及时为孩子增减衣服。
2.让孩子休息好,多喝白开水,饮食以清淡滋阴为宜。
四、流行性感冒和普通感冒
症状区别:
预防措施:
1.要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注意保暖。
2.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3.多饮水、多吃水果,补充维生素C。
4.注意通风,居家每天开窗通风半小时到一个小时。
5.尽量避免孩子出入公共场所。
6.注意孩子个人卫生,要勤洗手。
五、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
症状区别:
预防措施:
1.经常开窗通风,早晨、饭后及睡觉前漱口、刷牙。
2.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
3.配带口罩,做好防护措施。
4.勤洗手、讲卫生。
5.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6.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六、水痘
水痘症状:水痘病毒感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预防措施:
1.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
2.流行期间不去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
3.居室常开窗通风。
七、肺结核
肺结核症状:
主要症状有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午后潮热等。
预防措施:
1、预防接种:新生儿及时接种卡介苗,为最基本、特异性的预防措施,使机体从小产生结核病的特性抗体,为全民预防结核的必要措施;
2、早期发现及治疗:结核病人应早期发现疾病,及时去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加强对结核病人的管理,尤其是排菌患者的管理;
3、痰液的处理:集中收集结核病人,尤其是排菌患者的痰液,需经过杀菌、灭毒后再倾倒,避免痰液散发在空气中,感染他人;
4、环境的处理:结核病人住的房间应通风,房间的所有用品可用紫外线消毒,所处环境使用含氯液体,如84溶液清洁。
给家长的温馨提示
1.传染病流行季节,尽量少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杜绝传染渠道,减少感染机会。
2.合理安排户外活动,可增强自身免疫力。
3.每天入校前请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状况,当孩子出现发烧、呕吐、腹泻、疱疹等情况时,在没有明确病因前不要送孩子入校,及时就医。如在医疗机构诊断为传染病时,需居家隔离至病愈,持医院开具痊愈证明、复课证明方可返校。
4.新冠疫情尚未结束,防控仍在进行。上下学路上佩戴口罩,低风险并不等于零风险,我们一定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做好常态化疫情个人保护,保护自己和身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