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规矩”——育儿知识分享

资料更新:2020-05-13
浏览次数:296

  爱孩子,怕他没规矩;管孩子,怕他缺爱。怎么办?

  其实,我们可以将爱和规矩,一起教给孩子。

  用爱的方式去给孩子立规则,孩子才能感受到规则是爱的一部分;用惩罚的方式去给孩子规则,孩子感受到的是恨,而不是规则。

  生活中,“惩罚”已经成了很多家长最常用的杀手锏了。的确很好用。也很省事。似乎身边所有的家长都是这么做的。那么,大家都认可的选择,就一定是最科学的吗?

  当然不是。只是因为这是大家最无奈的选择。除了这“招”我们的确想不出什么好“招”了。下面是一些可以代替惩罚的好方法,家长们可以收藏备用哦!

一、对于惩罚的认识

1.惩罚给孩子带来的感受:敌意、仇恨、抗拒、罪恶感、没有价值感、自怜。

2.孩子在惩罚中,会把精力分散到如何报复家长上面,错失了对自己不当行为的反悔以及思考修正错误的机会。不利于孩子发自内心地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3.惩罚作为一种行为是会被孩子效仿的,“以强欺弱”会成为他面对问题的处理方式。

4.孩子受到的惩罚,会减轻他们对错误行为的内疚感,他们认为“惩罚”可以抵消他们的“罪行”,可以心安理得地重复自己的错误。

5.专家认为一个孩子应该经历自己不当行为所带来的自然后果,而不是受罚。

二、代替惩罚的七个技巧

1.转移注意力:把孩子对“问题”行为的注意力转移到帮助家长做事或者有趣的事情上。

2.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但不攻击孩子的人格),让孩子了解问题本身的影响。

3.表明你的期望:对于已经发生的错误不过分追究,并表明对孩子下次行为的期望。

4.提供选择:提供给孩子合理的、且我们能接受的选择,给他被尊重感,而不是被强迫感。

5.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

6.采取行动:对于反复建议多次的问题仍然没有改正,可以采取适当的行动。

7.让孩子体验错误行为的自然后果。

三、针对特别顽固且不易改变的习惯,可以采取相对复杂的措施

第一步:讨论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第二步:说出你的感受和需求。

第三步: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把所有的想法都写下来(不带任何评论)。

第四步:挑出哪些建议你们接受,哪些不接受,哪些需要付诸行动。(家长也应给予适当的让步,会带动孩子主动的让步)

第五步:找到大家都同意的解决方法,总结达成共识的意见,双方共同努力完成。

最后,给大家几点温馨小提示

1.当我们发生冲突时,不要把精力用于彼此的对抗,或者担心谁输谁赢。

2.在气头上时,暂时不要开始“解决问题”,当自己足够冷静时再开始。

3.挑选建议时,不要评价“主意不好”、“那不行”,而是记录每个想法,让想法得到尊重;

4.当一个计划执行一段时间后,贯彻不下去,可以选择回到原点,重新再做计划;

5.如果孩子不愿意坐下来商量解决问题,可以用便条方式表达我们的想法:(适合相对较大的孩子)

  爱孩子,是我们的本能;给孩子立规矩,让他成长为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大人,是我们的责任。规矩与爱的统一,才能成就孩子的美好未来。

地址:西安市雁塔区崇业路副1号(唐城宾馆北门向东20米)
电话:13659266521
隐私条款协议
招聘电话:029-88217698

招生热线
029-88217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