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乎公众的身体健康。食源性疾病是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
什么是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由食品中的各种致病因子经摄食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通俗的讲就是“吃”出来的病。大多数由致病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主要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就是人们常说的“上吐下泻”。但有些食源性致病菌感染后除了消化系统症状以外,还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致病的幕后黑手有哪些?
1.沙门氏菌
这种菌污染肉类、蛋类、奶类、蔬菜,还有花生酱等。小孩(5岁以下的儿童)、老年人、孕妇是易感人群。
感染症状:
潜伏期12~48小时。多见胃肠炎,伴有头痛、恶心等症状,多数患者的胃肠炎症状会在2~3天后消失,少数患者如小孩、孕妇、老人和免疫功能低下者病情严重时,可发生败血症甚至致死。
2. 副溶血性弧菌
“副溶血性弧菌”偏爱鱼、虾、蟹、贝类等海产品,生食海鲜、烹饪时未烧熟煮透、熟食制品因保存或操作不当时易“中招”。
感染症状:
潜伏期1小时~4天不等,多数为10小时左右。急性起病、腹痛、呕吐、腹泻及水样便为主。
重症患者会因脱水造成休克。少数病人可出现意识不清、痉挛、面色苍白或发绀等现象,若抢救不及时,呈虚脱状态,可导致死亡。
3. 河豚毒素
外表萌萌哒的河豚“腹黑”至极,含有剧毒的河豚毒素,只需0.5mg即可致人死亡,而且这种毒素有金刚不坏之身,一般的加热、烧煮、晒干等方法都不能消灭它。
症状:
鱼狠话不多,潜伏期一般只有10~45分钟,最长不过3小时。
口唇、手指、舌尖麻木,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后发展成四肢无力,口唇、舌尖及肢端麻痹,甚至全身麻痹或呈瘫痪状,而后呼吸困难,最后呼吸衰竭而亡。
4. 单增李斯特菌
单增李斯特菌是危害严重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除了消化系统症状以外,还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它主要感染老人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感染症状:
感染后会出现败血症、脑膜炎。
孕妇感染可以导致流产、死胎等严重后果。
如何预防食源性疾病?
1.保持清洁
2.生熟食分开
3.食物烧熟煮透
4.处理好剩饭剩菜
5.不吃过期变质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