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之间爆发冲突,家长到底应不应该管?心理专家推荐四步走

资料更新:2020-01-08
浏览次数:297

   冲突是孩子们之间交往的家常便饭,由于双方的物权主义都不明朗,并且社交能力没有得到较好的锻炼,因而时常会将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放大,而成为冲突争执,比如玩具的使用问题、或座位的顺序问题等。

如果每个孩子都觉得自己应该先玩,或自己喜欢的那个玩具就应该是自己的,便会形成一种权力斗争。

而这一直也是家长们头疼的问题,不知到底该不该管。

比较流行的教育观点是:家长应该让孩子自己处理问题,不要妄加干涉,这样才不会给事情添上新的麻烦,孩子也能从中获得成长。

可现实情况,如果要完全这么做,似乎又有些不合理。

毕竟完全按照育儿观点去育儿,是很困难的一件事,还需要考虑到具体情境。比如孩子之间的冲突已经闹得比较大,或家长彼此之间担心影响双方的关系,想想真是左右为难。

Image title


关于解决孩子冲突的学问很多,大部分家长总是不知不觉中就犯错了。

本文接下来就将系统性地为大家解决这个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管与不管的例子。

■家长错误的干涉方式。

■冲突对孩子成长的意义。

■如果孩子与小伙伴发生冲突,家长应该怎么正确干涉?


01现实事例

1)管

在这方面,存在一种父母干涉的极端。很多家长认为,如果孩子碰上熊孩子,对方家长不教育,那么自己就要狠狠教育,才能让自家孩子不被欺负。

理论上是可以理解的,但一个比较极端的案例也值得我们深思。

今年5月份江西上饶的一位父亲,怀疑女儿被班上的男同学霸凌,便冲进教室用残忍的方式杀害了一名10岁小男孩。

但关于他的女儿是否真的遭遇霸凌,尚且存在争议。

尽管现实中父母的干涉并不会出现如此极端的结果,但这也可以作为一个警示。

2)不管

胡可曾经说过,有时安吉和小鱼儿吵架,自己干涉反而使问题越来越糟。因为当她介入时,两个孩子都开始争夺母亲的支持,于是使事态变得更加严重。

有一次她没有介入,两个孩子反倒很快和好如初了。


但如果事情发生在自家孩子与别人家孩子身上,并且自家孩子明显占于下风,家长却在旁边袖手旁观,也可能给孩子带来“父母不爱自己”的不安全感。


02孩子之间爆发冲突,家长到底应不应该管?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是中立的。

如果孩子之间发生的冲突并非特别严重,父母可以在一旁观察,但先不要出手替他解决问题;如果孩子自己解决了冲突,事后父母可以分情况进行复盘。

如果这件事中犯错的是自家孩子,就告诉他错在哪里,之所以不帮他,是想让他自己承担行为的后果。如果在这件事中孩子是有理的一方,父母可以夸奖他既维护了自己的权益,又在在不伤害对方的尺度下解决了问题。

但孩子终归缺乏沟通技巧,很容易粗暴解决问题,便将冲突升级成了打斗。这种情况下家长就要及时介入,以免孩子受伤,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但有很多家长,在干涉孩子冲突的过程中,处理的方式欠妥,反而将小小的事情扩大化了,这同样是我们不想看到的。



03家长处理孩子冲突的那些错误方式

1)快刀斩乱麻

很多家长一看见孩子之间发生冲突,就觉得糟心。一来担心孩子受伤,二来觉得麻烦。

并且,他们通常认为孩子争吵就是一件坏事,不值得自己花时间处理,于是直接给孩子下命令,打算立马解决冲突。

比如两个孩子争吵玩具,父母会直接命令孩子放下玩具,给另一个小朋友。如果孩子不撒手,就用责骂乃至批评的方式让他顺从。

这种情况下,父母只是为了快速解决问题,而没有考虑到尊重孩子的情绪和感受。

2)直接给孩子方案

仍拿两个孩子争吵玩具这件事做例子。

很多家长自认为要平等解决问题,于是建议两个孩子轮流玩。

这种方法表面上看上去没什么问题,但由于不是孩子自发地实践,因而从内心中仍然无法真正接受这样的处理结果。

可能两个孩子都有了玩到玩具的机会,但这对于他们而言已经没有意义了。

3)粗暴解决

直接将两个孩子拉开,各回各家。这样做可能会立即终止冲突,但孩子内心的冲突却没有得到化解,反而更多了层埋怨。


说到底,家长急于干涉孩子冲突的做法,实际上还是将冲突看成了一件坏事,实则不然。

在《陪孩子走过3-6岁敏感期》一书中写道:孩子会在吵吵闹闹中学会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并形成自己的规则。

可知,冲突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意义非凡的。


04冲突之于孩子的成长

■0~3岁

此时的孩子由于具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识,开始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什么是别人的。

因而,此时他们可能会出现“以攻击来表达爱”的方式,喜欢谁就咬一口,于是让别的孩子产生不悦的感受,爆发冲突。

■3~6岁

孩子的自我主张意识变得更加强烈,他们遇到的冲突可能会比之前更多。

但由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沟通能力和社交技巧,因而也能在一次次冲突中,学会如何处理和成长。

■7岁以上

在心理学上,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意志力正在发展,要经历本能——冲动——欲望——动机——愿望——决心——决定的步骤。


由于道德感不够强烈,因而本能冲动和欲望,可能都是决定孩子行为的主要方式。但他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控力,会先用语言说服对方,而后才会尝试暴力。

如果父母在孩子第一次出现冲突的时候,就急着用不当的方式处理,就会导致首因效应。即第一次获得的信息,影响孩子以后每次面对冲突时的处理,弱势的一方变得自卑,而强势的一方则倾向于更加暴力。


05正确干预孩子冲突的方式,究竟是怎样的?

美国的一位临床心理学家劳伦斯·科恩博士,曾经推荐了一个循序渐进的四步骤法,家长们可以借鉴。

第一步:先退一步,注意观察

让孩子尝试自己去解决问题,但并非放任不管、袖手旁观,而应该站在旁边静静观察。根据孩子们的举动,来判断是否真的存在冲突,是不是正在往越来越严重的方向发展。

其实,有的时候孩子们之间的冲突并没有那么大,可能没过多久自己就会和好。

但如果父母提前介入,最后导致的就是两个大人打起来了。

这就说明大人介入的时机过早,并且这个冲突,还没有真正发展为应该干预的冲突程度。《父与子》这部漫画中,就讲述了如此经典的一幕。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年龄较小的孩子之间。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杜市街中段
电话:89051986
隐私条款协议
招聘电话:029-85290118 029-89051986

招生热线
029-85290118 029-8905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