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不再丢三落四
孩子有时候会把东西落在家里,是很多家长们都有过的经验,这种时候一般都是家长负责给孩子善后,帮忙处理孩子的“遗留”问题。可是,如果总是以“孩子太可怜了”为理由,持续这样下去,那么情况根本无法得到好转,甚至会让孩子养成丢三落四的习惯。因为,在孩子的心里认为,“即使东西落在家里,妈妈也会帮忙送过来”,所以这件事情对于孩子来说根本无关紧要,对丢东西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也没有丝毫的紧张感。
不让孩子产生对家长的依赖心理,是纠正孩子有意无意地将东西落在家里这种行为的关键因素。也就是说,下一次当孩子又把什么东西给忘在家里的时候,家长绝对不可以给孩子送去。只有通过这种做法,才能让孩子对落东西产生紧张感,自然而然丢三落四的情况也就会随之减少了。
现今的孩子都是在家长的宠爱之下成长,全身心享受着家长的关怀和照顾。无论什么事情都交给家长包办,对自己的事情一点都不关心,无法进行自我管理、缺乏自律精神的孩子也越来越多。
家长在对待这种事情的态度上,基本上首先都会斥责自己的孩子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可实际上,等下一次再有类似的事情时,孩子依旧如故,只是一味地助长了孩子撒娇和依赖的心理。可以说,孩子缺乏自律的表现都是家长造成的。
有位妈妈有一个上小学五年级的女儿。她曾经笑着说,“是我的冒失造就了孩子的可靠”
有一次,妈妈忘记了孩子每个月一次的模拟考试的日子,结果使女儿错过了那次考试,可以说是一次不小的失败。事后妈妈一个劲地怪罪自己,甚至自我嫌恶起来,可是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没想到小女儿以此为契机,之后再也不过分依赖妈妈了。
从那以后,小姑娘便开始自己确认考试的日期,然后告诉妈妈“这个星期日是考试的日子”,妈妈也再也不用替孩子做日程管理。当然,在考试的当天,孩子也是自己主动起床去学校的。
可以说,孩子拒绝依赖家长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律、自主性,以及锻炼孩子的行动力。总而言之,孩子是家长的宝贝,家长对孩子也是一贯的“保护”心理,但有时候也需要将孩子推开,让孩子自己来承担责任,了解事情的严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