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培养「阅读的素养」?
很多孩子遇到不喜欢的科目,总是放弃的很快,经常学到很厌烦或紧张,也可能有很多情绪及挫折感!这些孩子,到了中年级之后,不爱科目的成绩往往一落千丈,爸妈看了好紧张,该怎么协助他们调整心态,并找对方法来克服呢。
因为这是这一代孩子长大之后,学习的决胜关键。三个关键,分别是阅读理解力、阅读后的表达力、阅读后的联想力,知识死背及大量写评量的时代应该过去,新教育应该重视孩子学习如何学以致用。孩子读完后,有没有读懂,别以为这些理解及表达,等到小学之后再开始,我认为孩子到3岁半,就可以逐渐讲出对一本书的看法了。
理解词语很重要,这是阅读理解的基础。只有理解了词语的意思,才能读懂句子、片段和整篇文章。理解词语之后,就到了理解句子这一步,理解句子的基本方法我们可以归纳为以下这些。
孩子不明白一句话的意思,很可能是因为句子中包含他不理解的字、词。有时句子中并没有什么新词,而是因为句子中用了这个词的引申义,或是这个词处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有其特定的解释。这时,理解这个词语就成为正确理解句子的关键。
引导孩子去体验理解
文章中有些句子,如写景写场面的,一般可以通过带孩子去体验或是想象,联系生活中、电影电视中看到过的情景去理解,就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句子的理解当然不成问题了。
比如说,看到课文中有对公园、博物馆、动物园的描写,就可以带孩子身临其境的去体会,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弄明白文章的内容。
通过动作演示来理解
有的文章句子中有一个或几个连续动作的,家长们可以边读句子边做动作来帮助孩子理解。
联系上下文内容来理解
有些句子单独理解起来比较难懂,如果上下文联系起来可能就容易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