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孩子的需要,还是父母的想要?

资料更新:2015-03-27
浏览次数:333
 

是孩子的需要,还是父母的想要?

2015-03-27 西北区吉的堡幼儿园 西北区吉的堡幼儿园

是孩子的需要,还是父母的想要?

你能分辨这是孩子的『想要』还是『需要』吗?

提到想要需要,似乎就有说不完的话题,昨天老师一开始就请大家回想看看这一个星期来有没有任何让你杏仁核失控的情况发生?又或者你有没有发现孩子的那一句话、那一个行为、哪一个动作,最容易唤起你的杏仁核发作?(顶嘴?叫不动当耳边风?屡犯?哭闹不休?各位看官们要一起动动脑啊!),在现场上课的好处就是只要你愿意分享,老师立刻帮你从幼儿与成人的心理层次、情绪层次做许多的分析,这次老师也说了一句让大家印象深刻的观念,就是有时孩子的『想要』不给他时,反而是他真正的『需要』

举例来说,孩子明明已经很适应学校生活,却每每在早上分离时还出现许多的情绪反应,其实很可能只是她想要展现她的权利,又或者其实她只是在寻找一个稳健的安全堡垒,当父母很肯定的和她说再见,坚定地离去,更能满足她的安全感需要,因为她发现有人可以帮她做决定、让她靠的感觉是相当美好的,就算在分离的当下会有短暂的情绪,但她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自己该完成的目标。

是大人的需要还是孩子的需要??

反观大人的部分,很多在现场无法抽身的父母,往往就是因为孩子的想要”(记住不是真正的需要育!)打到父母的需要,因为平常太忙,没时间好好陪孩子,所以当孩子一表现出强烈的想要,爸妈就很难和她说”(补偿心理);或者是平常就最宠爱这个会撒娇的宝贝,所以觉得自己如果拒绝了孩子,就会有罪恶感;有些爸妈是很怕旁人的眼光,总觉得自己掉头就走,不会被老师觉得太狠心或是和孩子关系不好吗?甚至是因为原生家庭的模式複製或反向作用,造成下意识就无法理性处理这样的分离。

光从这个例子中,就可以解释许多大人与幼儿想要需要之间不断的交互作用,内疚会让父母放纵孩子,如果平常的关爱、信任就有很好的建立,在拒绝孩子时,应该就不会有这麽多的挣扎和不安了吧!

信任被破坏了,很难修复

另外,素娟老师让我们在游戏中了解到信任关系只要有一次被破坏,就很难再建立,因为杏仁核中的隐性记忆就会强烈地留下印记,在类似的模式出现时做出反应(猜测、防备、逃避等)。老师也带我们了解到相信是要冒险的(婚姻其实就算是一种冒险),很多家暴或受虐的孩子为什么会如此冷漠,其实是杏仁核坚固的建立起防御堡垒,因为受伤太多次,不愿再交出信任来被伤害了。信任不是用语言去说服,而是要用行为来证明。

别强迫孩子分享

而当我们要求孩子要分享时,要注意分享一定要发自内心,不然就会变成是抢劫。这点我在纽约工作时就有很深刻的体会,那时就观察到西方教育和我们很大的不同点,在东方文化不分享好像就是自私、小气,但在国外孩子是有光明正大说权利,当孩子没有准备好时,大人是绝不会强迫他去分享或因为他不分享而责备他的(你好小气育!以后人家也不要借你玩具了啦!),只有纯粹的引导(你想让小宝玩你的玩具吗?如果不想要告诉他我现在还想玩”)反而让孩子更能真正学会分享的真谛,体验分享的快乐!

如何建立好的依附关系?

第二节课开始围绕着大家非常感兴趣的依附关系做分享,老师提到对初生的新生儿来说主要依附者随时在身边是『需要』,如果孩子是24小时送到保母或阿公阿嬷家,那父母对这个孩子来说只是阿姨或是叔叔,尤其这样撕裂性的完全切割,其实非常容易对孩子造成极大的创伤,如果之后不能好好补回来,很容易造成心理上依附关系有缺陷,不容易相信别人,只能选择相信自己。但父母如何不过度补偿又是另一个重大的功课了!

对于坊间流传的小婴儿哭闹不睡就让他哭到睡,久了自然就不吵会自己入睡,素娟老师也有不同的看法,她认为这样小婴儿发展的将会是杏仁核而非前额叶,素娟老师说baby哭久了当然就不会哭啦!因为他已经自我放弃了,他还这麽小就学会无助到自我放弃,这样大脑绝对不会有正向的发展,甚至长大后会容易怀疑别人甚至在安全感这块永远填不饱,因而出现心理问题,在找伴侣上更易出现困难,知道吗,常常我们在找伴侣时是把和父母的关系带到伴侣关系中的”(强烈推荐伴侣疗伤这本书)。幼儿年纪越小,独自的时间越不能太长,他们需要有人随时地陪伴,尤其是敏感度越高的孩子越是如此,这可是关系到他们生存的问题呢。

十二岁以前孩子都是感官活化的人类,理性是在休眠的状态,会一哭二闹是很正常的,接受他的情绪但不代表就要听他的,也接受只要一管教关系就会进入决裂的事实,但再次提醒关系不怕决裂,只怕不修复。记得多和孩子建立正向的互动、游戏,让孩子感官与愉悦的神经元密切的连结,这样自然就会发展出同理心,并拥有健全的人格。

 

 

 
地址:西安市莲湖区桃园南路29号
电话:029-84286002
隐私条款协议
招聘电话:029-84286002

招生热线
029-8428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