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预防幼儿胃肠疾病:
夏天天气炎热潮湿是细菌、霉菌大量滋生的时期,食物、餐具极易受污染。幼儿的抵抗力弱,当幼儿受凉受热、或饮食不当、暴饮暴食后,都容易导致消化功能紊乱,患上胃肠道疾病。例如急性胃肠炎、感染性腹泻、细菌性痢疾等。临床表现多见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
预防幼儿胃肠疾病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要特别注意卫生。吃瓜果要洗净去皮,蔬菜要洗净,并加少量蒜泥、醋,既能增加食欲,促进消化,又能灭菌解毒。外购熟食宜加工、加热后食用,多吃蔬菜和水果,少量多次喝水,但不宜过量冷饮冷食等。在夏季进行适宜的户外锻炼,对幼儿的增长发育、增强抵抗力也有帮助。
2.预防幼儿中暑:
幼儿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或因体弱抵抗力差,不能耐受外界的炎热天气。当气温高,空气湿度大,无风、汗蒸发困难、体内热量积蓄过多时容易发生中暑,轻则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皮肤多汗,重则甚至出现高热、呼吸浅、脉搏弱、血压下降、意识不清等症状。若幼儿出现轻微中暑症状可将其安置到凉爽处,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同时饮用些淡盐水、或5%糖开水等,休息后症状可缓解并消失,若症状严重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3.谨防幼儿晒伤:
天气好的时候,家长总是乐意带着孩子在户外晒太阳,认为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孩子呼吸新鲜空气,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钙质吸收, 可谓一-举两得。这种看法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还需要提醒家长注意的是,晒太阳也要适度,否则孩子有可能被晒伤。因为当儿童暴露在太阳光下,在接受热的同时,皮肤也会显著地吸收阳光而制造维生素D,阳光中含有多种不同波长的辐射线,短波的光线能供应高能量,而长波的光线能提供不同波长的辐射线。太阳光中的X线是一种波长非常短的短波光线,幸而大气层中存在着保护层,以致使这些光线对人体不造成伤害,而且皮肤的色素也可保护皮肤对抗紫外线,但阳光中的短波仍可穿过大气层,一旦人体的天然防御功能较差,就经不起太阳照射,从而造成晒伤。所以,家长在给孩子晒太阳时应注意孩子在较强烈的阳光下最多只能停留15分钟左右。
4.慎用蚊香:
夏天蚊蝇多,家长为保护孩子往往点上一盘蚊香,以驱赶蚊蝇。但要注意,蚊香特别是劣质蚊香中掺有敌敌畏等有机磷农药,燃烧时农药散布在烟雾中,被幼儿吸入易致中毒。孩子年龄小,身体器官功能较差,对有机磷特别敏感,故不宜应用。
5.夏季要补钙:
幼儿在夏季晒太阳时间过长,日光中的紫外线能促进儿童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促使骨骼加速钙化,但血钙大量沉淀于骨骼,会使经肠道吸收的钙质量相对不足,造成血钙下降,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此时如果儿童从食物中摄入的钙质不足,或不能及时补充钙质,极易导致低钙性惊敝症、出现双眼上翻、面肌颤动、肢体抽搐,甚至大小便失禁等症状。因此,夏季要及时给儿童多吃些含钙丰富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虾米皮、海带、鱼、骨头汤等。另外,蛋白质可促进钙的吸收,也应多吃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豆制品、鸡蛋等。
6.烧烫伤的预防 夏季,幼儿穿衣单薄,肌肤裸露较多,容易造成烧烫伤。
爸爸妈妈们一定要注意,有急事不要把幼儿单独关在室内,一定要有专人看护,不要让幼儿在厨房间、饮水机、热水瓶旁玩耍。另外,餐桌最好不要铺餐巾布,以免孩子拉扯桌布,将物品拉下烫伤。
家中室内最好不要放强酸、强碱等危险物品。不要拿空饮料瓶去装危险溶液,以免儿童误食。
家中电器设备常是起火触电的原因。要避免孩子因好奇不小心咬了电线或用手触摸插座。
烧烫伤的紧急处理方法:孩子被滚粥、开水等热液烫伤后,要以最快的速度用流动的自来水冲洗或浸泡在冷水中,以达到皮肤快速降温,在冲洗的过程中流水力量不要过大,尽量保存烫伤后水疱皮的完整性。
化学性灼伤的紧急处理方法:如果不慎被化学性物品烧伤时,无论酸碱度如何,立即将孩子移离开现场,用流动的自来水冲洗受伤部位。眼睛被灼伤,应撑开孩子的眼睛并以大量的水来冲洗,之后尽快送医院治疗。
早期救治避免误区
1.迷信土方法,给创面涂抹牙膏、酱油等。
2.将水疱撕破。烧烫伤后,在烧烫伤的部位会起许多水疱,有的人用剪刀把皮给挑破剪掉,这其实等于把封闭的创面变成了开放的创面,会增加感染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