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应该怎么培养幼儿性格

资料更新:2021-06-21
浏览次数:331

1、怎样培养幼儿性格

       性格是对人、对己、对事物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心理学上对性格有着专门的定义。它是指人对客观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如诚实、正直、责任心等。性格一旦形成便有着相对的稳定性。性格的初步形成始于婴幼儿期,是在家庭中发展起来的,所以说家庭教育对幼儿性格的形成有很大影响。3岁的幼儿在性格上已有了明显的差异。儿童性格形成的起源是婴幼儿期的生活习惯。每个家长都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育儿,使婴儿产生固定性反应,即形成了习惯,每个个别习惯统一起来作为一种素质存在,便构成了个体的性格特征。婴儿正是在家庭中,由生活习惯和固定的行为方式养成了最初的习性,以此构成了其性格组合中的最基本成分。正如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所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这一性格形成的起源可以看到,早期教育对幼儿性格的形成起着制约和导向的重要作用。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也就是为其身心健康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将使孩子终身受益。


2、怎样培养幼儿坚强的意志

       以生活制度为例,规定合理的制度,要求幼儿必须遵守,这对于培养他们的坚强意志是十分重要的。如马卡连柯指出,规定儿童在一定的时间起床,是对于意志的最根本的训练,它可以纠正在被窝里幻想的习惯。坚持体育锻炼对幼儿的意志也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幼儿什么时候能真正坚持体育锻炼了,他的意志也就坚强了。“坚持”二字很重要,当幼儿遇到困难时,家长不必立即出面解围,要给他们自己处理困难的机会,当他们遇到难题束手无策时,应鼓励他们再想想办法,胜利往往在于“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3、怎样培养幼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培养幼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要有耐心,尤其对两三岁的宝宝更要有耐心。有些孩子虽然一心想“独立自主”,凡事都坚持自己做,但实际上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每件事情都无法做好,如吃饭时把桌面搞得一团糟,衣服穿得东歪西扭,有些急性子的家长不能耐心的等待,就一手包办以提高效率和节省时间,这不但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同时更导致了孩子的依赖心理。所以父母一定要有耐心,让孩子慢慢学着自我探索成长,千万不可操之过急,凡事抢着“代劳”,这样的孩子永远长不大。


4、如何认真对待孩子的问题

       好奇爱发问也是幼儿最大的特点,面对孩子的问题,家长不要简单处理,更不要急着给孩子一个标准答案,最好是解释出前因后果慢慢启发引导,使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渐渐学会独立思考、追根探底,同时也培养了孩子坚韧、不轻易放弃的意志。


5、培养幼儿关心别人,与人共享欢乐

       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处于让人围着转的地位,因而也决定了他们的特异性,如自私、孤独、不合群、不关心别人等不良性格。培养孩子关心、帮助别人的品质并不难,只是一定要从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情景开始,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着手,让幼儿在行为上得到陶冶。如给宝宝吃东西时,告诉他先给祖辈吃,再给长辈吃,最后自己吃;懂得大的给别人,小的给自己;同时还应有意识地让幼儿与同伴交往,能借玩具给别人玩,对小同伴应该谦让、关心、友爱,给幼儿的心灵播下关心别人、与人共享快乐的种子。


6、怎样教幼儿树立自尊心与自信心

       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人的精神支柱,即使是能力差的幼儿,只要我们能发现他的长处,并提供一些取得成功的机会,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就能把他内在的潜力发挥出来。我们更应尊重幼儿,特别是发现幼儿犯了错误,不能用打骂或一些较难听的言语来刺激他们,而应抓住他们某些特长或进步给予鼓励表扬,这样幼儿就会有自信心。


7、对孩子教育的一致性重要吗

       现代家庭中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长辈有父母、爷爷、奶奶、外婆、外公等。老年人抚养孩子,常常是过分的关心和溺爱,包办孩子的一切事情,使孩子没有机会亲自动手做自己的事情。长期下去,会使孩子缺乏独立性、自信心和果断力,产生依赖心理和受挫力差的毛病。这使孩子在成长中,稍微受挫,就一蹶不振,产生心理与行为障碍。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对父母的情感需求,是其他任何感情所不能取代的。即使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婆外公整天全身心地围着孩子转,将自己全部感情投到孩子身上,也是无法取代父母之爱的。隔代抚养常常使孩子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孩子缺少血肉相连的父母之爱,极可能使孩子因情感缺乏而产生情感和人格上的偏差,这既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影响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和关系,产生心理和行为障碍,对人对物缺乏爱心,易产生暴力倾向和其他行为问题。因此,对于年轻的父母来说,孩子是最重要的,不管有多重要的事,有多繁忙的工作,都应尽量亲自抚育孩子,使你的宝宝不但有健康的身体,更有健康的心理。


8、为什么要重视对孩子的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对幼儿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英国优生学者、心理学家高尔顿就曾强调过“热情”在人的智力活动中的作用。他说:“我认为,不存在没有热情的智力,也不存在没有智力的热情。”一位美国心理学家曾对150名最成功的智力优越者的研究结果表明,能取得卓越成就的人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具有良好的智力因素,热情、自信等积极的情感因素在其成功中亦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高尚的情感是人们从事工作、学习和劳动的巨大动力。我们要根据幼儿情感发展的特点,培养幼儿的道德情感、理智感和美感。人的童年应该是培养情感经历的学校,这个学校首先就是家庭,因为和谐的家庭生活,是培养人们美好情感的肥沃土壤。要培养孩子的爱心,父母从孩子小时候,就要给孩子同情心和怜悯心的教育。比如在公共汽车上,家长对孩子说:“你看,那个阿姨抱着小弟弟多累呀,我们让她坐到这里来吧。”另外,要经常让孩子看到大人是怎样关心同情帮助他人的,这对于培养孩子的善良品质是最好不过了。总之,父母要注意保护孩子最初的美好情感,不要因为心疼孩子,就对孩子的利己情感一味迁就。教育孩子好吃的大家分享,可是看到孩子不乐意,就不再坚持了,长此以往,就会强化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造成孩子心理发展的偏离,长大后成为自私自利、不顾他人的人。


9、给孩子安全感重要吗

       早年的经历对一个人的情绪发展和个性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婴儿期正常的依恋关系,使孩子具有良好的安全感,而不正常的依恋往往暗示着早期经历中的某种挫折或消极的情绪体验。心理学家在研究婴儿的情绪发展时发现,依恋母亲是每个孩子都有的行为反应,但孩子之间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这种差异除了有生物学的原因以外,更主要的与孩子早期所经历的情绪体验有密切关系。例如,同样由母亲将孩子带到一个陌生而刺激丰富的环境,孩子通常有不同的反应。有的孩子会被玩具吸引而去摆弄玩具,只要母亲不离开视线,他们会很放心独自玩耍。有的孩子则表现得很紧张,虽然对周围的环境也很好奇,却不敢离开母亲。他们紧紧依偎在母亲身边,甚至抱着母亲。有的家长或许会认为,后一种孩子可能与母亲更亲近,与母亲的关系更密切,而前一类孩子可能跟母亲的关系比较疏远。实际上,恰恰相反,这种紧张与孩子早期过多的消极情绪体验有紧密的联系。这些孩子的母亲或由于某种原因经常对孩子生气,当孩子“犯错误”时惩罚孩子,在孩子最需要的时候不一定能给予帮助。这样的孩子缺乏安全感,他们会紧挨着母亲,害怕母亲一旦离开,就会在自己最需要的时候得不到母亲的帮助。他们对自己最亲近的母亲并不信任。而前一类孩子则有较好的安全感和对母亲的信任感。幼年时,孩子最信任的人就是母亲,来自母亲的欺骗对孩子信任感和安全感的打击就更为沉重。童年时,带有消极情绪的记忆是深刻的,对于一个聪明的孩子更是如此,这种消极情绪体验可能会形成固定的情结进入人的下意识,而且会在很长时间内影响孩子今后的发展。所以,我在这里要提醒每一位母亲和家长,不要轻易对孩子许诺,一旦答应就要尽量做到。尽管社会上还存在着许许多多欺骗、狡诈等丑恶现象,但孩子第一次所经受的这种打击最好不要来自他最信赖的亲人。


10、怎样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家庭环境对孩子性格的养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孩子影响最早、最深、最强、最经常的环境刺激,是父母的爱,是家长与孩子建立的亲子关系。因此,家长要懂得怎样爱孩子,尽量爱而不露。如:小孩子摔倒擦破了一点皮,父母虽然也心疼孩子,但表面却要很沉着镇静地把孩子扶起来,并安慰孩子:“擦破点皮没多大关系,上一点药马上就会好起来的。”那么孩子也会对摔破一点皮不以为然,形成一种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非常勇敢的性格。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往往会提出许多无理的要求,假若我们做父母的对幼儿过分溺爱和迁就,要什么给什么,久而久之,孩子长大后一旦对越来越高的物质享受得不到满足,又缺乏用道德标准约束自己的能力,就很容易走上歧途。日本有一种说法:“溺爱子女的家长是一群唯命是从的大臣,簇拥着一个愚蠢的国王。”溺爱严重影响孩子的个性发展,妨碍智力进步,而且有损身体健康。因此,家长对幼儿正确的言行和合理的要求应该给予支持和鼓励,对不正确的言行要求不但不能满足,而且应耐心进行说服教育,使孩子明白为什么这样的要求不合理、这样的言行不正确,长此以往,就能使孩子真正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这才是真正的爱孩子。总之,在良好的亲子关系沐浴下的孩子,将获得最多的幸福和优良的性格;而如果把孩子当玩物笑料或出气筒,易使孩子怕生、害羞,丧失自尊心、自信心,失去独立人格,甚至产生对环境的敌视心理。


11、为什么说要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父母应先从自身做起

       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幼儿期孩子的心理活动比较简单,他们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的,对事物的认识多以感受外部刺激而出现反应为主,其感觉比理智多。在行为上多以模仿为主,儿童年龄越小模仿的越突出。而孩子最先、最经常、最直接模仿的对象就是父母。要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父母应先从自身做起。


12、父母首先要热爱生活和工作。

       父母工作的责任感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通过自己的行为而自然流露出来,从而让孩子领略到生活的意义。父母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事和各方面的表现都对子女起着示范作用,孩子耳濡目染,多次模仿,就逐渐形成固定的心理过程和心理倾向。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除了身教之外,还需言教,需要体现在家庭的生活实践和行为习惯上,家长可以向孩子讲有贡献人物的故事,孩子爱听故事,也最易于接受光辉形象的感染。久而久之,就会给孩子正在形成的性格留下深深的烙印,父母应是孩子行为习惯的好表率。平时家长尊敬孝顺老人,同情保护弱小,爱护环境,遵守公共道德,就连家庭琐事,家长都能以文明的行为以身作则并严格要求,养成良好习惯,孩子的性格就在这些点点滴滴中塑造起来。儿童时期是身心迅速发展时期,也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可塑性大,他们处处以父母的行为作为表率和楷模,这就要求我们做家长的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孩子做出好的榜样,为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地址:西安市莲湖区桃园南路29号
电话:029-84286002
隐私条款协议
招聘电话:029-84286002

招生热线
029-84286002